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陈裕充,温海,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6
硫唑嘌呤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胰腺炎和脱发等。笔者应用硫唑嘌呤治疗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现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邮电企业管理 年份:1996
顾菊林一、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多种营销策略。新业务的市场营销,包括对用户的宣传、帮助用户使用新业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多种营...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年份:1996
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主要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发生。新型隐球菌产生数种毒性因子,如多糖荚膜和产黑色素等。隐球菌毒性因子的分子研究有助于对该酵母致......
[学位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2002
本文旨在发展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疗效监测指标和确立合适的治疗方案。研究工作包括:1、应用NCCLS M27-A微量稀释法检测了19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份:2007
诊断肺部真菌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它不但有助于确定肺部感染的有无,而且可明确感染病原体。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可指导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比较治疗前后病原体检查结果、还有......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6
综述了近年来克隆和鉴定的新生隐球菌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新生隐球菌基因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的分类地位,种系发生来源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更可为发展抗真菌......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 来源:广东通信技术 年份:1996
本文介绍了国际,国内非话,信息业务的发展概况,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给此类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体会。文章结合我国......
[期刊论文] 作者:徐红, 顾菊林,,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份:2006
医学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真菌病的重要依据,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日益增多,对实验室的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患者浅部或深部感染诊断,几乎全依赖于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查。特......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陈江汉,,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2009
目的调查某部四川抗震救灾期间皮肤病发生情况,为部队在特殊情况下执行紧急任务时皮肤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抗震救灾某部1872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发病情......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柴建华, 来源: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年份:1996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新生隐球菌的分类鉴定和诊断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如染色体脉冲电泳分型,核酸探针技术,DNA指纹技术和酶链反应技术等分子鉴定和诊断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具有特......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秦万章,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比较研究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1%特比萘芬软膏和诺华公司生产的1%疗霉舒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两种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疗程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顾菊林,温海,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2002年7~9月,在上海6家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皮肤性病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行了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
[会议论文] 作者:黄晨,顾菊林, 来源:第6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年份:2010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易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近年来,随着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升高,逐渐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
[会议论文] 作者:黄晨,顾菊林, 来源:第6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万清, 顾菊林,, 来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年份:2007
深部真菌感染指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限局性的单一器官感染和2个或2个以上器官(组织)侵犯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前者如肺念珠菌病、上颌窦曲霉病等......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万清,顾菊林,, 来源:药学服务与研究 年份:2006
真菌耐药的报道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探讨真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传播方式、耐药性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以及建立标准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从而控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
[期刊论文] 作者:廖万清, 顾菊林,,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6
医学真菌学是研究病原真菌和机会致病真菌对人类致病的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