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4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份:2006
生产力发展是交往的基础。民族平等和经济进步是族群婚姻互动的前提。文章运用交往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分析贺州各民族、族群交往及婚姻互动的演变过程。认为族群交往与婚姻互动......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多族群聚居的古镇是长期以来各族群文化整合的结果。黄姚古镇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涵盖着族群间的各种整合,包括族群整合、建筑文化整合、物质文化整合、精神文化整合等等。通...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0
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交往互动的必然结果。一个族群认同另一个族群的文化,既有族群内部的因素,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潇贺古道区域的瑶族认同汉文化,既有政府政策、学校...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潇贺古道地处南岭走廊中部的崇山峻岭,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主、岔道走向及修筑时间的考证,可以理清广西东部交通网络形成的大致历程。同时证明广西东部陆...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从自然地理环境、劳动力、工程规模、传统民间通道、古村落迹等方面考察,《富川瑶族自治县志》有关秦"新道"内容的记载存在偏差与失误。历史上水陆兼程、由中原进入岭南的潇...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交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唐以前,随着中原势力南下和国家统一,南北交通线开辟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0
"潇贺古道区域"是指秦汉时期开辟的、由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流域的潇贺古道及其岔道的辐射区域。文章初步考证了潇贺古道在广西境内路段的走向。然后以交通道路和区域开发的...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2
现有丧葬仪式的研究侧重于过程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对参与者的深入考察,尤其是对传统村落丧葬仪式转移到乡镇社区办理的参与者问题的探讨,更是难得一见。南岭走廊中段聚族而居...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评皇券牒》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及其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虽然有名称各异的多种版本,但都以同样的方式构建并强化民族认同。一是通过始祖盘王构建瑶族不同支系的族源认同......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它们的协调与否,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份:2011
明代广西持续不断的瑶汉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是瑶汉族群物质利益和生存资源竞争的冲突,也是族群的历史文化积淀,即封建王朝的制度性规则与瑶族传统认同的潜意识——《评皇券牒...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族群文化整合是族群交流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多族群杂居的南岭民族走廊中部,族群文化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族际通婚的路径以及自然和人为两种方式实现整合。我们重点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9
"狼兵"认同的建构与演变是政府制度安排和自身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驻屯瑶族地区后,明朝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构"狼兵"的国家认同;同时,从提升平叛实力的角度出发,支持"狼兵"利...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2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族群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族群,既要维持族内的文化认同,又要接纳强势的外族文化,才能确保本族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如何抉择并保...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百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物质文化没有民族性,强调实用性,很容易被不同的族群吸收、移植、整合。在多族群聚居的广西贺州市,由于长期的族群互动,生产生活用具、村寨布局、住房建筑、交通运输工具、各...
[期刊论文] 作者:韦浩明,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矿区圩市在矿业开发的基础上产生、发展,除具备传统圩市的功能外,更突出其为矿业生产、为矿工生活服务的特点.产品销售、赶圩人员与传统圩集有很大差别;尤其是这些圩集与近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