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靖大道, 来源: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年份:1996
有人提出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有效地治疗几种胃肠道疾患,但关于它对人胃肠各区段运动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评估了奥曲肽对健康人胃排空、小肠转运、回结肠固体食物...
[期刊论文] 作者:刘茗,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份:20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显示IBS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祝青青,靖大道,,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16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个体的粪便处理成混悬液,输注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一种治疗方法。众多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有一定关系,学者们...
[期刊论文] 作者:金献,靖大道,,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17
生物仿制药是一种在质量、安全性和功效方面与已被授权使用的生物治疗产品相似的"生物治疗产品"。在过去20年中,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的应用使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策略发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金献, 靖大道,,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病情严重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复杂。尽管近年来对该病病理生理及其并...
[期刊论文] 作者:邓敏,靖大道,,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10
黏蛋白(MUCs)是由特殊的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是构成胃黏液凝胶的主要组成成分.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通过其表面的黏附素分子或非黏附素分子与胃黏蛋...
[期刊论文] 作者:孙睿,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孙莹莹,靖大道,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在未提供适当治疗的情况下,H.pylori将持续存在.H.pylori感染导致胃肠...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晨曲,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尤其是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各类细胞因子在IBD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邓敏,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份:2009
黏蛋白是由特殊的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量糖蛋白。多项研究显示黏蛋白在不同胃黏膜病变尤其在胃腺癌的不同类型中存在不同的表达:MUC1、MUC5AC、MUC6在正常胃黏膜中呈强阳性...
[期刊论文] 作者:沈敏捷,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8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IBD的病因为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黏膜免疫因素三者间的相互...
[期刊论文] 作者:沈敏婕,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8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IBD的病因为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黏膜免疫因素三者间的相...
[期刊论文] 作者:陆颖影,靖大道,,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0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家族的异常表达和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肿瘤转移关系密切,抑制受体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EGFR信号在结直肠癌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靖大道,萧树东,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申玉翠,靖大道,,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08
叶酸是一种富含于新鲜蔬果中的B族维生素。多项研究显示体内叶酸状态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多数研究显示补充叶酸水平可逆转癌前病变,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亦有研究显示......
[期刊论文] 作者:楼俪泓,靖大道,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5
肝硬化患者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其中常见的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菌血症、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等。其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肠道菌群易位(bac...
[期刊论文] 作者:赖跃兴, 靖大道,, 来源:中国肿瘤 年份:2007
大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发生与饮食类型、遗传因素、结直肠良性病变、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全文就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靖大道,王兴鹏,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靖大道,邱德凯,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C)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NF-γ)生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PHC患者的2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受体(IL_2R)的表达,IL-2和IFN-γ生成及因清可溶性IL-2受体。结果:PHC组和对......
[期刊论文] 作者:靖大道,萧树东, 来源: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份:2002
衰老引起消化道器官在解剖和生理上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的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其发病部位、症状、愈合、再发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