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雷昌彬,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8
生物钾肥在温凉地区水稻和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徐宗俦雷昌彬刘贵发廖兆祥(贵州省安顺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普定562109)为摸索温凉地区生物钾肥施用技术和施用效果,笔者就其在该地区水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雷昌彬,刘贵发,廖兆祥,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8
生物钾肥在温凉地区水稻和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徐宗俦雷昌彬刘贵发廖兆祥(贵州省安顺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普定562109)为摸索温凉地区生物钾肥施用技术和施用效果,笔者就其在该地区水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张鹏,雷昌彬,张克龙,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4
不同播期、密度、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徐宗俦,冯明友,张鹏,雷昌彬,张克龙(贵州安顺地区农科所普定562109)1前言黑色米,即种皮为黑色素沉着的特种稻米,同样有籼、粳、糯之分。由于其对人体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4
不同播期、密度、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徐宗俦,冯明友,张鹏,雷昌彬,张克龙(贵州安顺地区农科所普定562109)1前言黑色米,即种皮为黑色素沉着的特种稻米,同样有籼、粳、糯之分。由于其对人体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雷昌彬,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雷昌彬, 来源:种子 年份:1991
农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F_1代,F_2代各性状较之F_1代有较大衰减,正是人们常说的F_2代性状“疯狂分离”所致。有分离必然有重组,分离正为人们定向选择优异重组类型提供了...
[期刊论文] 作者:冯明友,陈孟权,张家洪,张克龙,雷昌彬,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5
通过对不同N、P、K追肥量和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N、P、K比例(2:1:2)配以科学的灌溉方式(湿润灌溉),有利于创建合理的光合结构和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优化经济性...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张克龙,雷昌彬,张鹏,冯明友,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5
对于不耐高氮肥的黑糯稻而言,适度氮肥配以高磷、高钾(1:2:2),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光合结构和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优化经济性状,减少病害,增加产量。For black glutinous rice with high nit......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张鹏,张克龙,雷昌彬,张振华, 来源:种子 年份:1995
杂交水稻系统选育新品种.其理论基础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该选育方法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杂交稻亲本都是经过严格测配筛选.多具有较强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中选目标机率高;二是......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雷昌彬,张家洪,冯明友,张克龙,张振华,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0
塑盘小苗旱育抛栽技术,在黔中高海拔(1000~1400m)、低气温(139~160℃)稻作区,已多有示范,抛秧栽培是成功可行的,但制约产量的因素尚待解决,尤其抛栽的密度问题。因为手栽有规范...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陈孟权,冯明友,张克龙,雷昌彬,张振华,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6
注重生育前期即移栽后30天内的足量供肥,生育后期即始穗期至齐穗期的适时叶面喷肥两大举措,对弥补黑糯分蘖弱与籽粒状况不佳的弱点,增加产量有重要作用。Pay attention to pre-t......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陈孟权,张家洪,张克龙,雷昌彬,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8
经多点试验指出,二系杂交稻组合“衡两优一号”在海拔1000~1400m,年均温13.9~14.7℃的温凉地区表现出比该区域现有推广三系组合“汕优64”增产11.69%~19.19%,每公顷产量7770~10935kg,生育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万祥,宋兴国,徐宗俦, 冯明友,张鹏,张振华,雷昌彬,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4
用籼、粳亚种间复合杂交选育出安粳314,既具有粳亚种耐寒和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等特性,又具籼亚种的分蘖多、粒大、易脱粒等特点,更具有粳、籼亚种间杂交的丰产性,且遗传性稳定。同时进......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张克龙,张家洪,陈孟权,张振华,雷昌彬,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2001
安粳698(原试验品系号96H-698)系安顺市农科所1993年用Huaciga Yu124作母本,安粳3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该品种通过1996~1997两年品比、1998~1999两年省区试、...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陈孟权,冯明友,张家洪,张克龙,雷昌彬,张振华,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9
“安优粘”是安顺地区农科所“九五”期间通过审定的高产早熟的优质中籼品种,研究表明该品种“靠栽又靠发”, 重在“攻成穗、争 实粒”,以 每667 m 2 栽插2 .5 ~3 .0 万穴、每穴4 ~6 片苗、追施......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陈孟权,张克龙,张家洪,雷昌彬,张振华, 来源:种子 年份:2000
在对具有雄性不育强恢复基因的新恢复材料进行测配、筛选中 ,不仅显示出通过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新恢复材料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尤其发现并筛选出诸如“R418”“R42 6”等...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兴志,吴德忠,冯明友,张鹏,雷昌彬,张克龙,孙鸿勋, 来源:种子 年份:1994
杂交稻推广近20十年,目前已占稻面积70%以上,但由于组合过分单一、同一组合栽种时间过长,导致丰产性,抗逆性有不同程度降低,故引进,筛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新组合,不失为急取水稻持续......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张克龙,雷昌彬,张鹏,张振华,陈孟权,张家洪, 来源:种子 年份:1997
通过对杂交稻组合“汕优桂41”的八代定向定型系统选育成功的常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安优粘”,经两年区域试验、两年生产试验、一年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通过了品种审定。该品...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张克龙,雷昌彬,张鹏,张家洪,陈孟权,张振华, 来源:种子 年份:1999
用“恢73/粳筒稻”杂文选育的粳型糯稻品种“安糯1号”具有7.5t/hm2的产量水平,比对照增产8%~36%;精米率、粒形、碱消值、蛋白质含量等多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直链粉含量指标达优质......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宗俦,冯明友,陈孟权,张鹏,张克龙,雷昌彬,张家洪,张振华,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9
黑色稻米系我国悠久名特优品种,历来被视为滋补珍品,尤以贵州高原的黑糯米为佼佼者,只是囿于长期封闭式的小农生产,使黑糯米虽质优而产量低,虽珍品而开发少,导致比较效益低,使黑糯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