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1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欧秉松,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6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欧秉松,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1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水暴涨。在剔除那些因台风暴雨而引起的海水暴涨外,本区自公元647年以来共发生9次,本文按其形成把它划分为地震海啸和地震海溢两种类...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吕浩江,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85
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中位于24°54′N、119°24′E,震级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4—28公里。在震中区附近,城墙倾颓,房屋倒塌,击浪覆舟...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林定源,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83
本文在分析地质、地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史志、考古、测量、地震等资料,就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海湾地区现今地壳活动性作一初步探讨。一、构造格架本区岩层,主要分布着燕山期花岗岩和上覆薄层第四纪沉积物。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以断裂为主要特征,有NE向的长乐......
[期刊论文] 作者:欧秉松,雷土成,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2000
本文以工程抗震为目的 ,综合分析沿海地区淤泥土的生成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和地震工程地质特征的区域分异等因素 ,考虑特征显著、便于使用 ,将本区淤泥划分为两大类 ,研究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欧秉松,雷土成,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7
福建省沿海断块构造发育,新构造期以来,大致以闽江和九龙江为界,可分为南、北、中三个断块差异活动区。本文分析了震前各种现象,对这次大震的孕育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定源,雷土成,,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4
第三篇文章初步探讨了福建省福州市防震抗震问题。文章简介了福州市的历史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貌条件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福州市要因地制宜制定抗震规划,并...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林定源,,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2
福建省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中世纪著名的文化古城,地处滨海,风景如画,清源山横翠于城北,晋江水回碧于西南。城始筑于公元八世纪初的唐朝开元年间。五代扩建城垣时,环城遍植刺...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王耀东,等, 来源:地震 年份:1995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邬发生MS5.5地震。本文研究了这次地震和震前的各种异常现象,研究发现,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和震活动出现了中、长期同步变化,短临阶段,出现了异常地震活动和宏观......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定源,庄金盾,雷土成,,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1
针对香港《明报》等报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闽南地区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福建省地震局等有关方面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丁祥焕,欧秉松,,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88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古地图对比、考古和地质资料分析,探讨了台湾岛台南地区在明末清初(公元1622—1724年)的海陆变迁。结果表明,台南平原是上升的滨海平原。明末清初年间,台...
[期刊论文] 作者:黄卿团,雷土成,叶盛基,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1992年11月26日在福建连城发生了5.0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黄地-赖源-带(116°57′E,25°32′N),震中烈度Ⅵ度强,震源深度7-8km。极震区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E,与震中区的黄地-梅村头断裂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余震沿该断裂分布,并自NE向SW方向迁移。黄地-梅村头断裂可能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余兆康,雷土成,欧秉松,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89
笔者广泛搜集了分散于海峡两岸的有关文献和中外报刊,弄清史料来源,研究原始记载,吸取了海峡两岸学者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台湾地震历史资料,进行大力发掘,稻匡了地震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欧秉松,黄莉菁,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6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王耀东,欧秉松,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1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发生M_S5.5级地震,震中烈度Ⅷ度,震中位于24°58′N,115°39′E,震源深度13km。本文根据震害特征、地壳构造活动性、震源机制、建筑物破坏的优势方向和介质条件,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破裂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吕浩江,雷土成,陈辉琼,杨志辉,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活动,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继承性差异升降作为主要特点。本文分析了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8级大震与该区断裂活动的关系,并对该次大震震源断层面错动方式进行了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定源,雷土成,郑勲,张师文,,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2
1981年11月在中国河南省洛阳召开的“全国地震群测群防业务技术讨论会暨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之一,在引言中结合福建省的特点说明开展地震知识和防震...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定源,雷土成,郑勋,张师文,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2
一、我国地震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既要搞好预测预报,也应搞好防震抗震,才能实现预防为主。不仅预测预报要有群众参加,就是预报成果的最终实现,也要通过群众的实践来体现。开展地震科普教育,使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懂得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预测?地震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宋守全,张洪由,林定源,雷土成,,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2
关于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中国闽南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概况综述,作为本刊1981年第6期发表的一份关于该地震谣传社会调查报告的补篇。本文着重叙述了该地...
[期刊论文] 作者:雷土成,王耀东,欧秉松,曾建民, 来源:地震 年份:1995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邬发生M_s5.5地震。本文研究了这次地震和震前的各种异常现象,研究发现,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出现了中、长期同步变化,短临阶段,出现了异常地震活动和宏观现象。根据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兆理论,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过程作了阶段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