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 来源:土壤农化通报 年份:1997
[学位论文] 作者:雷加容,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年份:1999
该文通过室内对云南、贵州和安徽紫色土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和特性作了初步探讨,着重分析了紫色土胶粒(...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等,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14
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对绵麦37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麦37的产量变幅为4 513.35~5 652.75kg/hm2,有效穗变幅为291.75万~342.75万/hm2,最高苗变幅为460.35万~634.65万/hm2,基本苗变幅为191.55万~221.55万/hm2,穗粒数变幅为37.3......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余金龙,余敖,,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以甘薯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适合甘薯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是MS+KT 2 mg/L+2,4-D 0.5 mg/L和MS+KT 2 mg/L+NAA 0.5 mg/L,适宜愈伤组织分化出根的分化培养基...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何毓蓉,余敖,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3
本文对云南、贵州和安徽三省区紫色土有机胶体组成和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其共同特点是:三省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均小于1%,普遍低于贵州的对照土壤-黄壤的有机质含量;紫色土腐殖...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何毓蓉,余敖,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对云南、贵州和安徽等地的紫色土无机胶体 (...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何毓蓉,余敖,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研究云南、贵州和安徽三省区紫色土有机质、腐殖质和结合态腐殖质的特点,并与对照黄壤作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何毓蓉,余敖,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1
本研究比较了云南、贵州和安徽等地的紫色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组成和特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紫色土的重组碳(有机与无机复合量)从剖面上部往下部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其有机无...
[期刊论文] 作者:何毓蓉,宫阿都,雷加容,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9
比较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和安徽等地的石灰性紫色土粘粒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类型, 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 粘土矿物组成较黄壤丰富; 紫色土含多量水云母和石英。不同土壤分别还...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 余敖 欧俊梅等,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15
摘 要: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 余敖 欧俊梅等,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15
摘 要: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粗蛋白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377,决定系数(R2)=96.8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粗蛋白的预测均方差(RMSEP)=0.950,相对......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张跃非,刘兴华,邓晓蓉,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3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俗称扶郎花,为菊科扶郎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观赏花卉,是目前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的鲜切花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何毓蓉,宫阿都,雷加容,HEYu-rong,GONGA-du,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1999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周强,李生荣,任勇,杜小英,雷加容,,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13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突破性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大面......
[期刊论文] 作者:雷加容,张跃非,刘兴华,邓晓蓉,余敖,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以非洲菊切花和盆花花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诱导培养基为1/2MS+BA 7.5 mg*L-1(单位下同)+IAA 1.5和1/2MS+BA 6+IAA 1.0,继代增殖以MS 0.5和MS+BA 0.5+PP333 0.2交替培...
[期刊论文] 作者:余敖,雷加容,周玉刚,李生荣,吴泽江,,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16
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
[期刊论文] 作者:余敖,庞启华,李生荣,雷加容,陶军,周强, 来源: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杂交小麦MS1是高产稳产性好的优良杂交小麦品种,MS1的有效穗在每公顷282.6~504.0万穗之间,千粒重在35.3~52.4 g之间,二者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性好,穗粒数在29.0~45.3粒之间,稳定性...
[期刊论文] 作者:欧俊梅,王治斌,陶军,任勇,周强,雷加容,,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6
为了解引进的糯小麦新品系宁W0065的利用价值,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支链淀粉含量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宁W0065具有株高偏高、穗长偏短、千粒重偏轻、生育期偏晚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李生荣,任勇,杜小英,周强,雷加容,李太军,,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13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命名(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编号:2011GB2F0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李生荣,杜小英,任勇,周强,雷加容,何员江,,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15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突出特点是株高适中,茎秆韧健,耐肥抗倒,穗层整齐,穗子长大方正,穗粒数多;抗旱耐瘠、耐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