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洪海,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09
雍履平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载,学识丰富,治验颇多。擅长内科,善治脑病及疑难杂症,对治骨科疾病亦有建树。现将治疗腰椎病变的经验介绍如下。病因认识雍师认为,腰椎病变...
[期刊论文] 作者:戴雪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99
雍履平治疗痛证 ,善用虫类药 ,提出“虫药愈顽疾 ,痛须用虫药”的观点。本文从痛夹神虚 ,虫药治痛宜佐益气养血 ;痛由伤损 ,虫药治痛需加消散复旧 ;痛因脏腑瘀滞 ,虫药治痛应...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安徽医学 年份:1988
雍履平(天长县铜城医院)报道:作者认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范畴,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其论治须从肝脾胃着眼,本着“寒温相适,升降并调,管阴兼顾,虚实同理”之旨,拟理胃汤治...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明,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10
肾气丸出自,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治疗小便不通、转胞、痰饮、咳嗽、血痹、虚劳、消渴、淋病、脚气等病.我院雍履平主任医师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输...
[期刊论文] 作者:姜志明,,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0
雍履平主任医师,行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抑郁症治疗有独到之处。他认为抑郁症多由先天遗传和后天长期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所致,临证常以安脏达郁法治疗,疗效满意...
[期刊论文] 作者:何镔,谢传虹, 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95
中西医认识“病肝”6年时间差的反思雍履平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天长239300)目前,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病肝”)依然是医学上消灭传染病的一项重要目标。长期以来,中西医虽然进行了艰巨不懈......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吉林中医药 年份:1990
清·陈念祖说:“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存津液”三字,可谓陈氏深得仲景之要旨矣。综观《伤寒论》,全书113方,有30方用芍药,占总方27%,仅次于甘草、桂枝...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9
肾炎水肿,中医认为多由风寒湿热、痰淤毒浊留滞不解,病脏乃因肺不散水,脾不制水,肾不化水所致,故有“阳水”和“阴水”之别。羌活性温味苦辛,外可祛风,内可行气,消退肾...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函授通讯 年份:1990
《伤寒论》治痛不下数十法,今举其要者略论如次。一、调和营卫法本法多用于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头痛、身疼痛、肢节烦痛。如头痛兼发热、汗出、恶风(13条),或因误下里...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临床与保健 年份:1989
我院已故老中医姚济民医术高明,造诣颇深,名噪乡里,治杂病独崇理气,疗时疾擅用寒凉。行医三十余年,积验甚丰。兹举一鳞半爪,以飨同道。治咳三法姚老认为,百般咳嗽,无非...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90
方药组成敦阜固精汤为自拟方,由五加皮、自术、山药、石莲肉、金樱子、土茯苓、牛膝、益母草、鱼腥草和梗通草10味药组成。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久不消除者,疗效满...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4
答:心绞痛与心脏神经官能症二者虽然均有胸痛,但用药应有所区别。因为二者疼痛部位、性质、诱发因素、发作时间及症状、伴发症状有所不同。心绞痛胸痛位于心前区胸骨后,...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药物的精选炮制是提高药物疗效关键的一步,古今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然而较有系统的记述当推《伤寒论》。全书用药91味,精选炮制的凡46味,占半数以上。其临床实际意义至今...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4
清代医家叶天士,用药虽以轻灵见长著称,但偶尔亦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兹据《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所载,探析如次。...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6
答:少寐与多梦虽同属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疾患,但由于病因有异和功能失调程度不同,故用药应有所区别。中医认为“心之官则思”,若梦多,则为个体脏腑气血衰弱、生理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87
本文作者对唐容川《本草问答》的药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该书在论药性上认为几药其气皆偏,无偏不成其药;在论药味上认为味之平者,不离其本性,味之极者,必变其本性;在炮...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4
俞子容云:“近时医者,多执前人肝常有余肾常不足之说,往往举手便用平肝之剂”,不知“四时之所化始于木,究十二经之所养始于肝……故养肝戒怒是摄生之切要也,不可泥前说...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1
清代医家叶天士从胃论治发前人未发之旨,现据《临证指南医案》所载,拾要探析。一、视胃为脏真之源,生命所系叶氏视胃为脏真之源,生命所系,关键是他能在临床实践中将胃的生理...
[期刊论文] 作者:雍履平,,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1988
木鳖子与番木鳖皆以“鳖”之形态而命名,临床每易致误,故笔者就其二者之主要不同点,作一辨别。谬误之处,请同道指正。异名:木鳖子异名有木蟹、土木鳖、壳木鳖、木鳖瓜等;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