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0
用功率密度为10mW/cm~2和20mw/cm~2的微波照射BALB/c小鼠30和60d,其中20mW/cm~2照射60d组的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有明显增高(6.93±8.46vs.57±1.08)。说明功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泰清,陶松贞,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0
作者研究了75例雷达作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变化,发现在微波照射强度为30~280μW/cm~2,照射时间为 2~8h/d的条件下,雷达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平均值(6.206±2.16...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郭友池,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6
用低功率密度的微波,全身照射大鼠,观察其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电镜下见到20mw/Cm~2,10mw/Cm~2和1mw/Cm~2组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线粒体变化最明...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3
微波对睾丸的影响。早在1948年lmig等人已有报导,以后国内、外学者曾对各种哺乳动物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一定功率密度的微玻辐射可引起动物睾丸组织、细胞以及组织化学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全松,王泰清,陶松贞,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0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应用日趋广泛,与微波接触的人数和空间微波辐射强度逐渐增加。不少文献报道微波辐射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已被列为造成公害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梁喆, 王泰清, 陶松贞,,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本实验用频率为2.45GHz、功率密度为19mW/cm~2、20mW/cm~2的微波重复照射BALB/c小鼠,于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小鼠睾丸的变化。可见异常曲细精管中有生精细胞形状不规则、...
[期刊论文] 作者:全松,王泰清,陶松贞,,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2
微波治疗人类恶性肿瘤之潜在效益久为人们所认识,它既能单独抗肿瘤,又能和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增强抗肿瘤作用,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愈来愈受到肿瘤研究者的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刘健,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1
微波(microwave)是电子工业中一的门新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军事、医学及通讯等方面都广泛应用。微波既可造福于人类,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研究微波的生物学效...
[期刊论文] 作者:全松,王泰清,陶松贞,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1
作者用30mW/cm~2的2450MHz微波全身照射小鼠S-180肉瘤模型48只,1h/d,共8d观察到S-180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11.0±1.2vs 15.1±1.1U/10~6RBC)明显下...
[期刊论文] 作者:全松,王泰清,陶松贞,, 来源:细胞生物学杂志 年份:1991
应用30mW/cm~2的2450MHz微波全身重复照射小鼠S-180肉瘤模型,发现其血中SOD活性下降,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若微波照射前小鼠肿瘤模型腹腔注射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郭友池,朱光明,周扣珍,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2
本实验用低功率密度1mw/cm~2、10mw/cm~2和20m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照射小白鼠。电镜下见到在20mw/cm~2和10mw/cm~2组中,小白鼠心肌细胞部分肌丝松散,纵管和横管略扩大,线粒...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梁喆,王利兵,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0
用功率密度为10mW/cm~2和20mw/cm~2的微波照射BALB/c小鼠30和60d,其中20mW/cm~2照射60d组的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有明显增高(6.93±8.46vs.57±1.08)。说明功率密度为20m...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李学荣,周扣珍,包春杰,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6
用低功率密度20mw/Cm~2、10mw/Cm~2和1mw/Cm~2的微波,一次全身照射大鼠。在电镜下观察。见到在20mw/Cm~2和10mw/Cm~2二组,大鼠的大脑神经细胞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线粒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李学荣,周扣珍,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7
用功率密度10mW/cm~2、20mW/cm~2和40mW/cm~2的微波,全身1次照射大鼠,见到各实验组淋巴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其中40mW/cin~2组尤甚。淋巴细胞多趋退变坏死,核质外...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王泰清,李学荣,周扣珍,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8
用功率密度为10mW/cm~2,20mW/cm~2和40m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照射大鼠。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微波照射后,大鼠骨髓细胞有程度不同的变化。以20mW/cm~2组和40mW/cm~2组中的淋...
[期刊论文] 作者:陶松贞,郭友池,李学荣,包春杰,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2
本实验用低功率密度1mw/cm~2、10mw/cm~2和20m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照射小白鼠。电镜下见到1mw/cm~2、10mw/cm~2和20mw/cm~2各实验组中,小白鼠大脑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变...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泰清,陶松贞,刘素英,王利兵,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4
本文从染色体(Chromosome)的数目、结构变化上对杂交瘤(Hybridoma)细胞加以鉴定和分析,证实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在数目上接近两种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总和,在结构上既有脾脏细...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泰清,陶松贞,王利兵,景昱,马天屏,李义,马春莲,沈秦川,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0
作者研究了75例雷达作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变化,发现在微波照射强度为30~280μW/cm~2,照射时间为 2~8h/d的条件下,雷达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平均值(6.206±2.163)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