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长华,,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5
得到陈鸣树逝世的消息,心中戚戚。忆往昔,我与他相识已有50多年了。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能相识相聚,有幸成为同事、朋友,也是有缘的。与陈鸣树相识,的确是机缘。大约是1961年...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锡荣,,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04
眼前,是陈鸣树先生的照片。今年7月,他也刚刚离我...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鹏,,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5
打开一本《上海鲁迅研究》,赫然见到一组悼念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鸣树的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裴毅然,,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4
2014年7月18日10∶18,著名鲁研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鸣树先生辞世。陈鸣树先生,1931年出生于苏州破落商户,从小热爱文学艺术,1949年9月参加工作,任苏州文联执委兼秘书,19...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4
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陈鸣树先生因病于2014年7月18日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83岁。陈鸣树先生生于1931年。江苏苏州人。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5年至1960年...
[期刊论文] 作者:邓牛顿,,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4
今天是学界为陈鸣树先生送行的日子。我因开刀后身体未愈,不能前往悼念,在此向鸣树先生的在天之灵表达敬意。20世纪50年代,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我就见到了鸣树先生。那时他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吉诗婧,,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6
陈鸣树(1931年10月—2014年7月),江苏苏州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1949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苏州文联执行委员兼秘书等职;1955年至1960年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陈漱渝,,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4
7月18日临近中午,上海鲁迅纪念馆乔丽华研究员来电话,告诉我陈鸣树学兄10时18分驾鹤西去。听到噩耗,我感到震惊,但又不感意外,因为鸣树素来身体不好,又得病多年,多亏从事医护...
[期刊论文] 作者:穆桑,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陈鸣树教授,江苏省苏州人,1931年生。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李何林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丽华,, 来源:鲁迅研究动态 年份:1987
《戏剧艺术》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陈鸣树《审美的认同与异趋——鲁迅论梅兰芳新探》一文和蒋星煜的《鲁迅先生论梅兰芳——〈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前者从审美观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鸣树,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1986
复旦大学陈鸣树同志在这里论述了他创设“文艺学方法论”选修课的几个问题。这也是高等...
[期刊论文] 作者:符杰祥, 黄乔飞,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滕云,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2
《鲁迅小说论稿》(陈鸣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论文集,也是一本专著。所收七篇论文,除一篇是二十年前的旧作外,都是近两三年间的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乔丽华,,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4
陈先生去世了,作为他晚期的弟子,我对他的一生并没有特别深切的了解。裴师兄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报纸发出来的时候把标题改为《他曾公开“悔少作”》。我多多少少也听说过陈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纪念与研究 年份:1987
[说明]此发言系论者参加北京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鲁迅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因已在报刊上正式发表,此处只刊其要点,以备一格。题:鲁迅:中西文化冲突中的选...
[期刊论文] 作者:石韫玉,,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2
80年代中期,我国文学研究界曾经有过一场文艺学方法讨论的热潮。这中间,曾经出现过对任何新方法一概顶礼膜拜、无条件接受以及任何一种新方法都不值一哂、不屑一顾这样两种倾...
[期刊论文] 作者: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参加会议的有万云骏、陈鸣树、陆萼庭、何慢、乐美勤等同志。会上发言踊跃,对本刊改善工作提了许...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发,符杰祥,,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05
陈鸣树先生的《文艺学方法概论》(以下简称陈著)初版于1991年,对于这部当年曾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影响甚大的方法论著作来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推出更为精美与大方的第...
[期刊论文] 作者:金学智,,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2
近几年自“方法论热”兴起以来,曾先后出过一些有关文艺学方法论的专著,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有的专著往往只有对西方各种方法的介绍,它虽然林林总总,洋洋洒洒,但不免令人眼花...
[期刊论文] 作者:裴毅然,,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1
2008年4月25日,本人复旦博导陈鸣树先生来电,告之贾植芳先生前一天走了.92周岁高龄的老人,此前长期住院,又做了心脏“搭桥”,虽说不是太大的意外,还是心头一震.赶去贾府吊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