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95
通过重力场及其反演研究,结合新近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及邻域包括琉球T-A-B体系的新的深部构造格局。4条NE向深部构造过渡带,把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和西部,将东部大陆及邻域的地......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2007
地震震源分布强烈依赖于构造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震源机制可使大陆地壳脆性-韧性转换带(下部稳定性过渡边界)的温压条件复杂化。该过渡边界伴随速度弱化作用(有震活动)向速度......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90
本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阐明下扬子拗陷是在海西-印支前陆盆地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裂谷带。它有东西分段、南北差异的特点。裂谷平面组合类型有平行状、三叉状和分...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1997
本文综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几种常规方法和主要研究结果,并首重讨论地球物理状态方程、地震成象、综合反演、高温高压实验和有关对比研究方法。均匀各向同性球对称......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2
本文研究了青藏—北印度洋地区的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岩石圈构造特点.讨论了印度,青藏碰撞的俯冲机制及青藏高原隆起的成因问题。由Airy和Pratt两种均衡模型能得到可以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2005
壳-幔动力学是地球内部物理学和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地球物理角度出发,以物理概念和数学描述相结合的定量方式,对陈国达院士生前所创建的活化构造(地洼)理...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1997
生成于岩石圈底部的“大陆根”与地幔羽的形成过程有关。其主要证据来自3-D地震成象和实验、数值模拟结果。地幔上涌和地幔下涌分别代表高温、低速带和低温、高速带。长波长...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5
作为地震灾害评估的理论基础,地震动力学主要研究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断裂机制、破裂过程、震源辐射和由此而引起的地震波的传播及地面运动规律.对地震力学、震源辐射和能量释放...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89
本文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方法研究下扬子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并讨论其大地构造涵义及演化问题。文中给出了三次样条密度-深度函数的重力正演公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2
本文分析了地震构造特征及其与地壳结构的关系,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岩石圈内的应力-应变状态,讨论了地震活动的动因问题.下扬子—南黄海中-弱地震区为杭州湾—秦岭、郯庐和长江...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8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1997
本文综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几种常见规方法和主要研究结果,并首重讨论地球物理状态方程,地震成象,综合反演,高温高压实验和有关对比研究方法,均匀各向同性球对球模型仍......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1998
微地球物理是一正处酝酿阶段,以微物理学为基础,以地球内部及地质休和冉石物理特性搂研究对象,以理论、实验、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为手段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球内部受多种......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4
地震震源辐射过程是现代地震学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而震源谱的研究则是认识震源辐射的重要一环.地震波由震源传播至地球表面,经历了一系列诸如路径衰减、地壳表层放大和...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8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B 年份:1990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rect gravity inverse method of multilayered variable density models, and gives gravity forward formula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of den...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2007
地震震源分布强烈依赖于构造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震源机制可使大陆地壳脆性-韧性转换带(下部稳定性过渡边界)的温压条件复杂化。该过渡边界伴随速度弱化作用(有震活动)向...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年份:1989
本文提出多层变密度模型直接重力反演法,给出了密度-深度函数为常量、指数函数、线性关系、正和余弦函数、3次样条函数和Fourier级数等不同条件下的重力正演公式。对3次样条...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4
地震震源辐射过程是现代地震学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 ,而震源谱的研究则是认识震源辐射的重要一环。地震波由震源传播至地球表面 ,经历了一系列诸如路径衰减、地壳表层放大...
[期刊论文] 作者:陈胜早,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7
苏浙皖区地壳结构的深部轮廓笔者曾作过专题研究。滕吉文等根据爆炸地震资料解释马鞍山—启东剖面由五层介质组成.本文以N层变密度法将该区地壳-上地幔顶部进一步区分为“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