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陈正位,,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年份:2013
强烈的缩短构造变形使天山北麓地壳掀斜抬升,大规模的洪积砾石层和黄土堆积增加了地表高程,干旱化条件下局限在狭谷河道的下切使山麓地表总体保持稳定,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构造变......
[学位论文] 作者:陈正位,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年份:2005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和演化一直是国际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前缘热点。通过对其亚东—谷露构造带南段宁金抗沙西麓断裂的研究,探讨其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期次、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张立人,陈正位, 来源:地震 年份:2001
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期、幕最大地震 M1的估计方法 :利用中低震级累计频度 ∑N与震级近似的直线关系得到间隔地震频度 N与震级的线性关系。用间隔频度 N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计最大地震 M1。结果表明 ,以震级 -间隔频度的线性关系估计的 M1比震级 -累计频度关系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陈正位,张会平,杨攀新,,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3
利用深部地球物理结果与浅部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DEM的地貌分析,研究了中更新世以来北天山向北扩展的造山过程.中更新世以来,北天山地壳中存在南倾的低角度滑脱面,滑脱面......
[期刊论文] 作者:谢平,金花,曹忠权,陈正位,, 来源:高原地震 年份:2007
利用GPS观测结果、震源机制解及地应力测试分析藏东地区的应力场特征。根据GPS资料得到了藏东地区的地壳应变状态,而拉萨地块内部,最大主压应变的方位为NE41.21°,羌塘地块内......
[期刊论文] 作者:陈正位,土登次仁,闫小兵,,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15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临潭-宕昌断裂的东段,遥感和DEM研究表明,该断裂东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自岷县至宕昌,断裂由左旋走滑兼具逆冲性质转为以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攀新,陈正位,任金卫,张俊,,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1
格仁错断裂是西藏中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在对该断裂进行ETM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分析总结认为该断裂带为由一组北西走向的雁列断裂组成.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断裂对冰水冲积扇、冲积阶地、冲沟及山脊位错等判断,北西向主要断裂以右旋为主,兼有张性正断性质,但在不同段......
[期刊论文] 作者:杨攀新,陈正位,张俊,任金卫,,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2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
[期刊论文] 作者:杨攀新,陈正位,张俊,任金卫,,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0
通过对格仁错断裂带的错嘎错-那拉错段进行野外调查,先根据该区的地貌及地形变化分析认为河/湖谷北侧断裂带由分布于山坡及坡/冲积物中的一系列正走滑断裂组成。并对错嘎错和那......
[期刊论文] 作者:杨攀新,任金卫,陈正位,张俊,, 来源:地震 年份:2010
利用ETM遥感影像与30m分辨率的ASTERDEM数据,构建申扎—定结地堑系北段遥感影像三维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对地堑系地貌特征进行总体分析。并根据对主要断...
[期刊论文] 作者:申旭辉,陈正位,许任德,张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0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
[期刊论文] 作者:洪顺英,申旭辉,陈正位,陈立泽,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5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干斑噪声严重影响图像质量,降低图像的可判读性。常用的空间自适应滤波方法在滤除噪声的同时,损失了图像中的大量边缘细节信息。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SAR图像噪声消除方法,充分考虑噪声的统计特征,并把小波变换与空间滤波两者有机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陈正位,杨攀新,李智敏,李家辑,,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0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 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申旭辉,田勤俭,韦开波,陈正位, 来源:地震 年份:2000
应变分配 (Strain Partitioning)作为一种基本应变形式 ,即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内的斜向应变在中上地壳内解藕为相互独立的一个正应变分量和一个剪应变分量的现象。在平面上表现为平行排列、同时活动的走滑断裂系统和相应的正应变构造型式。应变分配是一种极为普......
[会议论文] 作者:杨攀新,任金卫,陈正位,胡朝忠, 来源: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会平,张培震,吴庆龙,陈正位,,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8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
[期刊论文] 作者:陈正位, 曹忠权, 谢平, 金花, 洪顺英,,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07
根据数字高程模型、遥感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拉萨地区在近南北向挤压的作用下,与NWW向的主构造格架断裂走向相一致,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和沟谷沿南北方向相间分布。自分水岭附近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正位,曹忠权,郭春明,杨攀新,,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09
2008年6月10日唐古拉山北唐古拉兵站附近发生了5.5(MS)级地震,根据地震烈度考察,宏观震中位于唐古拉兵站和青藏铁路777号桥附近,震中烈度为Ⅵ度,Ⅵ度区的面积3245km2,呈椭圆形,长轴为北北东向,短轴为北西西向。现场调查和震源机制解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北......
[期刊论文] 作者:谢超,周本刚,杜建国,易丽,陈正位,,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3
系统测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深溪沟剖面断层泥中石英和方解石颗粒的拉曼谱峰。测试结果表明,受到断层滑动、 断裂带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所有样品的特征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所测......
[期刊论文] 作者:荆凤,申旭辉,洪顺英,陈正位,E.Rogozhin,, 来源:地震 年份:2006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该断裂带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成三段(沈阳—开原段、开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