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1998
关于花岗岩的原地重熔说及其它——答魏春景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1](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是就大陆地质学研究的某些方面,从方法学的角度提...
[期刊论文] 作者:邹和平,陈国能,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98
关于地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⒇邹和平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构建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所...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2011
作者单位:515300 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  通讯作者:陈国能  【摘要】 目的 进一步了解和探讨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ANLL)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方法治疗的反应与预后,为ANLL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杜鸿章, 来源: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1994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晚期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解放军第五医院外二科陈国能,杜鸿章,穆希胜,阎乔生近年来脊柱脊髓损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多种椎体间内固定器具的出现,为早期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兰廷,陈国能, 来源: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1994
表面多孔人工髋关节的研究与应用解放军第五医院王兰廷,陈国能综述杜鸿章,穆希胜审校用骨水泥粘合固定的全髋置换术使许多患者改善和维持了髋关节的功能。但七十年代初已发现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伍钧锵,周萃英,邹和平,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98
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⒇陈国能1)伍钧锵2)周萃英1)邹和平1)(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2)教务处,广州510275)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的本身也在不断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杜鸿章,穆希胜,陈国能,王兰廷, 来源:宁夏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扩大病灶切除术治疗慢性骨髓炎36例报告杜鸿章,穆希胜,陈国能,王兰廷(解放军第五医院骨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常见的骨感染疾患,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迁延演变而来,少数由局部外伤后感...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2007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因反复用力,在抗阻力下背伸腕部,并做前臂旋转动作,使前臂伸肌受到过度牵拉,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积累性损伤引起的前臂伸肌起点末端病,属于无菌...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11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导致不同类型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后者与元素的自身结构密切相关:具惰性气体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沉积岩,具过渡型或铜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岩浆岩。进...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自身结构变化规律的体现,而元素自身的结构又往往决定了其在特定地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行为和空间位置。据此,作者曾提出“元素地球化学场”的概念,本文是......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原地重熔说从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组成大陆地壳重要部分的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有关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现象的。花岗岩浆形成的原地重熔模型、与原地重熔模型相......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11
岩石圈内能变化导致岩石的形成和消亡。组成岩石圈的三种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在岩石圈表面引起不同的大地构造效应。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演化效应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2004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从1983年以来,采用陈氏八针疗法的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瘫317例,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1998
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说,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在内生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据此并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了元素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元素地球化学场不但总结了元素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1
本文是在作者提出的原地重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东南地洼区中生代陆壳重熔的大地构造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部份区域地质现象。研究表明,本区地洼活动的构造动力和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3
本文是在作者提出的“上陆壳层状重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东南地洼区上陆壳多次重熔的效应和机制,其内容涉及到复式岩体的形成、花岗岩活动带的“迁移”、花岗岩化学...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9
本文通过对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地层和花岗岩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地层的化学组成控制着岩基的化学组成。据此并结合实验岩石学的资料,建立了原地重熔的逻辑体系,这一假说不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0
李献华、朱炳泉(1989)对笔者(1989)“原地重熔——东南地洼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形成途径”一文(下称原文)的商榷意见(下称商文),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关于Sr同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能,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自然界的信息分为两类,一为映射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存在的"源信息",二为信息处理系统输出的"知识信息".对前者的获取取决于传感系统的类型和灵敏度,对后者的获取取决于信息受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