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邓根生,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2
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陈嘉孚,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9
人工接种及田间调查表明,杂交稻及其不育系抗稻粒黑粉病差异明显;杂交稻的抗病性明显高于不育系,杂交稻亲本抗病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异交结实导致授粉时间成倍延长所致。...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陈嘉孚,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6
稻粒黑粉病主要时期在水稻齐穗至灌溉初期;公顷用18.7%的灭黑灵450g防效最高,保产率可达18.12%。...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治华,陈嘉孚,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1991 ̄1993年调查表明,汉中地区麦田主要杂草为猪秧秧、看麦娘及繁缕等。用绿黄隆有效成份1 ̄1.5kg,除草效果稳定在90%以上,保产小麦11.35% ̄44.3%,并对当茬小麦及后作水稻安全。施药适期为小麦1 ̄4叶期。......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陈嘉孚,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0
1988~1989年两年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黄色厚垣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主要起再侵染作用,黑色厚垣孢子不起作用。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时期在水稻幼穗形成期以后。作者认为,通过种子处理防...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邓根生,等,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对DT等11种农药进行室内及大田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DT及晶体硫酸铜对稻曲病的防效在80%以上,防治适期在水稻始穗前10-15天。...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刘铸德,陆世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6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严重威胁着汉中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证明:致病菌主要是念珠镰刀菌,稻种带菌率高,带菌量大,稻种带菌率与田间发病率相关关系显著。以种子带菌为本病主要传播...
[期刊论文] 作者:钱学聪,张天宇,陈嘉孚,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93
本文报道了秦巴山区西洋参病害的种类及锈腐病、黑斑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并根据秦巴山区的生态特点,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王桂郁,陆世英,,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90
试验证明,用植物细胞分裂素250-500倍稀释液喷施西洋参植株,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和根重增加,并且对黑斑病有50%左右的防效;用25倍药液浸种,有提高种子裂口率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刘铸德,陆世英, 来源:种子 年份:1985
水稻恶苗病近来成为我区影响水稻产量的严重病害。1979年前后,曾在早金凤5号等品种上严重发生,病苗率高达43.4%。1981年又在杂交稻的威优系统上严重危害,勉县东风公社发病面...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刘铸德,陆世英,,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4
近年来恶苗病已成为我区水稻的严重病害。1979年前后,曾在早金风5号等品种上严重发生,病苗率达43.4%。1981年,杂交水稻的威优系统又严重发病。据调查勉县东风公社发病面积占...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陆世英,杨治华,,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2
1980年7月上旬,从一批生长不良的稻株标样中,发现两株心叶颜色较淡,稍见矮缩症状的秧苗,初步鉴定为水稻霜霉病。通过对5个县、市、13个公社的调查结果,73块病因,平均发病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陆世英,杨治华,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4
禾谷类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Sacc)Thirum et al)是汉中地区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种病害。特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霜霉病,1973年以来,曾先后在较大面积流行多次,局部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陈嘉孚,杨治华,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9
人工接种及田间调查表明,杂交稻及其不育系抗稻粒黑粉病差异明显;杂交稻的抗病性明显高于不育系;杂交稻亲本抗病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异交结实导致授粉时间成倍延长所致Inocul......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治华,陈嘉孚,邓根生,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1991~1993年调查表明,汉中地区麦田主要杂草为猪秧秧、看麦娘及繁缕等。用绿黄隆有效成份1~1.5g,除草效果稳定在90%以上,保产小麦11.35%~44.3%,并对当茬小麦及后作水稻安全。施药适期为小麦1~4叶期。From 1991 to......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杨治华,陈嘉孚,,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7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病穗率一般达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以往对该病的发病程度常用病穗率或病粒率表示,而对该病的分级,则采用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病情指数......
[期刊论文] 作者:陈伟群,张天宇,陈嘉孚,钱学聪,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1
西洋参锈腐病是陕西省西洋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死苗率达10%以上,经分离鉴定病原以毁灭柱孢(Crlindrocarpondestructans)为主。种子、种苗带菌,是田间病害的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刘铸德,陆世英,邓银生,,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7
以当前防治稻瘟病效果最好的三环唑所需要防治的最低损失率进行测算,由预测式分别算出:汉中平坝和山区的防治指标,即破口前2—5天的叶瘟率分别为1.95%和2.83%。为确定药剂防治...
[期刊论文] 作者:邓根生,陈嘉孚,杨治华,王晓娥,,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病粒率一般达10%左右。因此各地对其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其主要发病因素特别是防治指标报道甚少。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大田调查、室内考......
[期刊论文] 作者:陈嘉孚,邓根生,杨治华,刘铸德,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2
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Fro...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