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南史·陆慧晓传》曰:"或谓慧晓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1
关于曹操"唯才是举"用人策略的的积极效果,学者有较多的研究;而对曹操赤壁之败的探讨,所论亦多。然曹操的用人策略及赤壁战败之间的内在逻辑,学者似少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诗中用典、咏史与述本事三者都涉及古人古事,但三者也有区别。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目的是替代与证明,典故中的古人古事没有独立的地位;咏史是诗歌的一种题材,古人古事在诗...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5
明人张燮《七十二家集》收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其第五首曰:"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管...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南北朝虽处于对峙状态,但双方也经常互派使节,这些使节一般都能言善辩和博闻多识,这跟他们日常参与隶事活动有关,这种活动可以展示他们的博学,同时又能扩充知识,南朝使节大多是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王僧孺是梁朝宫体诗人,他生活在梁朝盛世,但他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悲伤的情调,这跟他的身世有关。王氏家族在西晋时经王朗与王肃的努力而跻身一流士族之列,但到王僧孺时却沦落...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齐梁时期,国家以文史取人,这使寒士自觉以苦读来求取入仕之径.他们为了博得入仕的机会,从而在宴会的赋诗活动中取得君王的赏识,因此抄书、编书以求博闻强记.寒人的博学刺激了...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8
刘孝标的骈文史书讲其“文藻秀出”,从他的骈文创作来看,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警策语抒发作者平和或者恬淡的心情;二是以警策语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三以警策语抒发作者积......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丽的景致来抒写忧愁的情感;二、在结构上,重...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8
对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中“周公”的理解,倪?认为是周弘正,而吴兆宜和今人吉定认为应是北周闵帝宇文觉。吴、吉二人的看法是正确的,然吴、吉二人考证颇为简略。本文从周弘...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海珊, 陈丕武,, 来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9
南朝梁代诗人王僧孺是寒门士子,但他的祖辈王朗、王肃、王隆三代,在魏晋时均居显位,且王朗、王肃均精通儒学,著作丰赡,特别是王肃所撰诸书均列于学官,故王氏家族至西晋时已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权,陈丕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2
从元末明初开始,岭南诗人群已作为一股有影响的力量而崛起于诗坛,该地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日见繁盛的局面,这表现为参与创作的诗人众多,作品数量庞大,而且在每一重要时期.骚坛差不多......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20
知音本指人通晓音律,而后逐渐包含据音品人的意味,至汉代又出现人物品评,并逐渐形成了察举取士的制度。其后以文取人成为常态,随之出现文学知音。南朝文士以文章或求知音于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20
粤西学者用绝句评论诗歌、阐述批评思想的情况比较常见。苏宗经首开此体,况澄仿元好问所作三十首,论文学史上的诗人名家。其中论及粤西诗人曹邺与曹唐,又以自注的形式指出所...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5
齐梁文人喜好用事,有好用古事的,也有爱用新事的。新事指生僻的典故,也指最近发生事。所谓“最近”是就故事发生的时间而言的,以125年作为分界点,逾于此者为古事,不及此者则为新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20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21
封建文士追求人生不朽,大多首选入仕立功,若功业未成,乃思立言。谢良琦作诗以传世相期,论诗以传世为标准。而诗歌的流传,又以工为的则,其表现是诗需写诗人的真性情,且又要合...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教育观察 年份:2017
独立学院自身的独特性及其教学的灵活性,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可以借鉴学者依史学撰写长编的方法来治学的情形。这种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是有...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20
清代广西学人郑献甫论诗,认为诗歌的工与不工都可能流传.但他还是主张诗人作诗应当自觉求工.在他看来,诗之工不仅指在艺术技巧上的精益求精,也指创作时要写真诗,即诗歌要叙写...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丕武,刘海珊,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21
封建文士追求人生不朽,大多首选入仕立功,若功业未成,乃思立言.谢良琦作诗以传世相期,论诗以传世为标准.而诗歌的流传,又以工为的则,其表现是诗需写诗人的真性情,且又要合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