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陈三立诗□胡守仁陈三立诗宗江西诗派开山祖黄山谷。陈三立与郑孝胥并时而出,为清代诗坛两巨子,号同光体。三立服膺山谷,得其法乳,当时以宗匠目之。陈三立的诗渊源于山谷而不局...
[学位论文] 作者:董俊珏,,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8
刘纳先生说,陈三立是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但陈三立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并不仅仅是他的诗篇。在许多他的同时代人以及后世研究者的眼里,陈三立还是一位深具实践理性的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求会,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6
陈三立与谭嗣同张求会(一)陈三立与谭嗣同、陶葆廉、吴保初,在清末以四公子见称于世(四公子之称,或以了惠康易陶葆廉),陈、谭二人声名尤著。...四公子当中,陈三立与陶、吴、丁交谊颇厚,即使是戊戌政变之后,陈与他们的交往也并未因各自的荣辱浮沉而受到影响。而与谭......
[学位论文] 作者:孙兴富,,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6
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对陈三立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其诗歌、政治主张、交往、家族史等方面,诗文研究明显不平衡,大都倾向于...
[期刊论文] 作者:胡迎建,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正】 一、关于陈三立的生平及思想 陈三立(1852—1936),字伯严,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儿子,早年曾助其父在湖南创立新政。戊戌变法后,他父亲因举荐“戊戌变...
[期刊论文] 作者:澹台卓尔,,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1
陈三立,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他的父亲是维新派骨干、湖南巡抚陈宝箴,更有名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国学大师陈寅恪。1882年,陈三立去南昌...
[期刊论文] 作者:叶绍荣,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9
擘画新政    陈三立中进士后,授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在京城逗留期间,他常常与一些有进步倾向的士大夫交游,讲学论世。面对朝廷的腐败昏庸和列强的环伺,常常扼腕长叹,慷慨激昂。...然而,陈三立高涨的情怀和满腔的热忱却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碰了一鼻子的灰。当时吏部弄权,积重难返,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陈三立感到自己如随...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成,,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0
陈三立受父亲影响,和湖湘士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陈三立很好地继承了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所涉及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创见,这种思考在他的学术思...
[期刊论文] 作者:高洪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0
一代文宗、“同光体”领袖、清季民初著名爱国学者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修水)籍。研究陈三立,向为各界瞩目;其中为人们更加看重的基础工作,是对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闵定庆,邓耀东,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陈三立 (185 3— 1937) ,字伯严 ,号散原 ,咸丰三年出生于义宁竹土段故里 ,光绪十二年成进士 ,曾协助乃父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 ,变法图强 ,名垂青史。变法失败后 ,陈三立“...
[期刊论文] 作者:赵娜,,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陈三立的山水诗可以分成山水游历诗、西山扫墓诗两大类。经历戊戌政变之后,陈三立寄情山水,诗中有强烈的生命寄托。他山水诗中荒寒孤峭之境、雄奇苍坚之境、深微超逸之境等多元...
[期刊论文] 作者:董俊珏,,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0
陈三立之诗学旨趣,散见于其存世的各种文字之中。本文在辨析陈三立与同时代诗人创作理念的差异性的前提下,阐述了其诗学体系两个层面的一是重视诗人的人格修养,即"胎息自然,不...
[期刊论文] 作者:闽定庆,邓耀东,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咸丰三年出生于义宁竹塅故里,光绪十二年成进士,曾协助乃父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机关新政,变法图强,名垂青史。变法失败后,陈三立“壹意肆力诗、古文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宜庆, 来源:各界 年份:2018
陈三立,字伯严,江西义宁人,陈宝箴之子,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横跨晚清民国的一条大江,源头是江西。南昌章江门外三十里有西山,一名南昌山。据《水经注》,即古散原山。陈二三立筑庐为...
[期刊论文] 作者:谢春华,, 来源:各界 年份:2018
其人不凡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修水人,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葆廉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中国旧文学的晚清民初的著名...
[期刊论文] 作者:王蕾, 来源:书屋 年份:2012
夏天的傍晚在河岸沙滩上散步,望着夕阳余晖浸染的灵秀山峦,不禁默默怀想崝庐——那座戊戌政变中维新派的地方领袖陈宝箴、陈三立父子被革职后的隐居别墅。...那时候少年晴云,并不十分欢喜陈三立沉郁深奥的诗句,对于崝庐也只是怀想而已,没有去专门探访。  今春有闲,重读《散原精舍诗》,颇有收益。...吴宓说自己读陈三立的诗多年,未有心得,后来才深觉其佳,与我心有戚戚焉...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经富,, 来源:文献 年份:2014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一生交游广泛,诗作唱和、题辞、评点、信札等应酬性文字极多。笔者近年搜集到陈三立十馀通未刊信札,今选择其中更有意义的九通予以整理发表。其中《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小平,,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9
这里曾居住过清末有名的维新政治家、诗人陈三立和他的儿子——国学大师陈寅恪。陈三立(1853-1937)...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求会,,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1
陈三立的诗论大量地涉及到诗歌本体论。这在诗论偏向于论述文学形式、美学风格的清末民初,是比较独特的。目前学界比较注意陈三立的“养气作诗”说。而实际上,具体分析的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