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俞康乐,, 来源:新闻通讯 年份:1989
说起老记者陆拂为,很多读者就会想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野人”张候拉轶事》等一篇篇优秀新闻;眼前浮现出百折不回的“棉花迷”吴吉昌、...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0
我来到汉长城前,古时称塞垣或遮虏障。它从东面的安西逶迤来玉门关,又南折去阳关,一直延伸到罗布泊。毕竟2千岁了,残颓苍老,显筋露骨,但仍然保持着动人心魂的气势:好比...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2004
我进入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流动大沙漠。在这亘古以来荒漠无际、难见生物痕迹的地方,现在有三支物理勘探队穿行其间。且讲一段插曲,作为这组报道的开端吧。去年春天,...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采.写.编 年份:2003
我参加了人物通讯和(下面简称和)的采写工作.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篇通讯采写、构思的过程,谈谈它们产生的具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新闻导刊 年份:2003
我参加了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面简称《嘱托》和《报道》)的采写工作。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篇通讯采写、构思的过程,谈谈它们产...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7
报道应当成为时代真实的记录,这已经是新闻学的基本常识,无庸争鸣的定论了。但有些时候,记者想达到这个起码要求,很不容易。记得我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工作,正赶上“大...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85
在编辑部里,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送来的一篇报道,编辑拿起笔来,把稿中的描写部分抹了。记者看到自认为最精彩的段落给砍去,埋怨说:“羽毛全给拔光了,大伤元气。”编辑回答说...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9
我参与新闻工作,如把“预备役”(担任党报通讯员、县委通讯干事)计算在内,“军龄”是从建国初开始的。如今,老兵反刍往事时,心潮汹涌,起坐回旋。新闻是时代的记录。一篇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8
文学好比显露海面的冰峰,口头流传的神话、故事、歌谣,仿佛隐没水下的冰座,尽管后者的体积、容量要大得多,却难以逃脱被人们漠视的命运。 但是,埋没的也会出头,如果被有心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7
推开大连水产学院会客室的窗门,就是阳台,我们凭靠栏杆,眺望大海。 黑石礁犬牙交错,象几座煤堆,漂浮在明亮、闪烁的波光中。烈日如火,“煤堆”似将被点燃……。顺着王子臣教...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1961
法国总統戴高乐对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軍官说:阿尔及利亚需要法国,“就象面团不能缺少酵粉一样”(法新社奥尔良維尔1960年12月10日电)。这种說法的反动性是很明显的。但...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9
一群年轻人的形象在我眼前掠过,他们风华正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尽管目前在人生舞台上还没扮演“主角”,但也已不是什么“看客”了。当进入21世纪后,这代人将逐渐拿过“接...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7
中共营口市委书记许仕廉,借用了个比喻来说明营口对外开放的状况,他说:“一趟班车,我们争着上去,虽然没有‘坐位’,但毕竟上了车,能够较快地前进了”。这种状况,他称之为“...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 年份:1982
农村集体经济帐目混乱,已经是许多社队一个很难治的通病了。“队长花钱一句话,会计支钱用笔划,出纳要钱自己拿,社员借钱光挨骂”。这几句反映现实、流传颇广的顺口溜,强烈地...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86
提起风貌通讯,使我想起初当记者时的一段经历——新华社国内部注意培养新记者独立活动的能力,一九五九年春,让我去黑龙江“闯一闯”。这次采访,既无老记者带领,又不背具体题...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7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西方现代文明横向切入,和中国传统文化迎头碰撞,相互渗透。长期封闭所形成的禁锢、迟滞的局面被打破了。碰撞的冲击波,向周围层层扩散,在人们头脑...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6
革命先驱用热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满三十七周岁了。一九四九年东方巨人诞生以来,三十多年间,它经历了创业的艰辛,经历了灾难性的浩劫,它曾经以其辉煌的进步使各国瞩...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庄建民,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9
十年一瞬间。 历史迂回曲折,有时漫长的岁月似乎在无谓徒劳地消逝,杂拥充塞着无关紧要的和习以为常的事;但有时瞬间却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存亡。这十年对中国命...
[期刊论文] 作者:陆拂为,凌德权,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4
黄文欢同志应我们的请求,在他北京的寓所接见本刊记者,作了一次无拘无束的谈话。这位越南的杰出革命家谈了他目前的工作,他的打算,以及五年多以前他因何不得不离开他的祖国。...
[期刊论文] 作者:穆青,陆拂为,廖由滨, 来源:山西师院 年份:1978
【正】 一九六六年一月。寒风呼啸,中南海的湖面上冻结着厚冰。周恩来总理刚从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上作完报告,又立即请几十位植棉劳模来国务院会议室坐谈。当头果白毛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