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贵扬,, 来源: 年份:2011
论文题目: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论文作者:李贵扬专业:刑法学指导教师:闵春雷教授在对“被害人”进行概念性思考中,“害”成为关键字。只有人们明知自己利之所在,才可能出...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2
会见权作为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追诉人最为重要的防御性权利之一,我国立法应以被追诉人为基点完善对会见权的设计。首先,应明确规定会见权的权属,在侦查阶段赋予在押犯...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6
逮捕关涉被追诉人的基本权利,应受到司法审查和控制。尽管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制度进行了诸多完善,审查逮捕程序仍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应以审判中心主义的理念对该...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3
创新是党的十六大的主旋律。十六大报告不仅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制度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创新的设想。为了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 ,充分挖掘十六大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04
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将定罪作为动态的司法活动来考察 ,定罪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定程序与证据 ,根据刑法 ,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中国检察官 年份:2015
"以审判为中心"是针对我国"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现实提出的极具时代意义的理论命题。"审判中心主义"的缺失危害极其严重:第一,在"侦查中心主义"模式下,控制犯罪是刑...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20
201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写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该制度的适用问题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很大...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该规则适用范围的模糊性、程序启动的艰难性、庭审证明的形式化及裁判程序的滞后性。故应从遏制刑讯、强化职权及尽早排除的原则出发,...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0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上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迪恩茨于1926年提出,之后由德国传至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并在学说和判例中得以发展。尽管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1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完善应当彰显人权保障的主旋律,并将这一立法目的贯穿始终。基于刑事诉讼活动的特殊力量对比关系,应特别需要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将其作为修法的首...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07
刑事庭前程序也称刑事庭前审查程序(以下简称庭前程序),是指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法院开庭审判之前,由专职法官对案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将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以及进...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1
伪证罪的主体应为法定的特殊主体 ,当事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并非所有的证人都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共犯在分离程序中受审时 ,已审结的共犯在后一程序中尽管可处于证人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律适用 年份:2015
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基于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的排除,应以此为基点厘清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将非法证据与证明力有缺陷的虚假证据区分开来;瑕疵证据不同于非法证据,二者有质的区别。...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2010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根据;没有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证据裁判原则中的证据应当是具备法定证据形式、具有证据能力并依法定证据调查程序达到法定...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05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对搜查程序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应该借鉴两大法系关于搜查程序的共通性规定,重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引进司法审查...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在定罪量刑一体化的程序模式下,证明围绕定罪进行,量刑活动缺少司法证明的有效规制,既不利于控辩双方诉权的行使,也不利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量刑证明应建立在定罪证明的...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7
律师的有效辩护是保障认罪认罚案件程序公正的理论前提,唯有有效辩护才能保障被告人认罪的自愿性、程序选择的自主性及量刑建议的公正性。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应强化值班律...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包括"实体从宽、程序从简"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于诉讼合意放弃公正审判权,是该制度中程序简化的正当性基础,同时,罪刑的严重程度及控辩双方的合意...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闵春雷,,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2004
2018年《刑事诉讼法》将认罪认罚从宽作为基本原则予以确立,意味着认罪认罚在刑事诉讼中应得到普遍适用。但从该制度的适用情况看,存在着适用范围局限、值班律师虚置、量刑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