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84
它对玉米螟的生存、繁殖和越冬都造成严重影响(zimmack等,1957;Kramer,1959;Frye等,1974;问锦曾,...
[期刊论文] 作者:王音,问锦曾,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5
三叶草斑潜蝇发生动态及检疫王音,问锦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斑潜蝇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潜入植物叶片中取食的双翅目昆虫。其中有些种类是蔬菜、花卉上的重要害虫,由于体...
[期刊论文] 作者:王音,问锦曾,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4
5种值得注意的危险性斑潜蝇王音,问锦曾(北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斑潜蝇Liriomyzaspp.属于潜蝇科A-gromyzidae,有300多个种,其中具重要经济意义的有三叶斑潜蝇L.trifolii...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1996
本文记述寄生于亚洲小车蝗的一种微粒子虫一新种,亚蝗微粒子虫;描述了其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及寄生习性。...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5
简要综述了国外用微孢子治蝗的历史经验、现状和今后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5
以异源微孢子虫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室内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有4种微孢子虫可感染东亚飞蝗,其中以杂拟谷盗微粒子虫感染率最高,达96.7%,玉米螟微粒子虫也较高,为92.3%,欧洲玉米...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9
自从194年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在海南省被发现以来,现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几乎同时在云南也发现了南美斑潜绳(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现已扩散到我国10多个省市。这...Since Liriomyzasativae Blanchard was discov......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3
变形孢虫是一种微孢子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大小只有3—4微米,可寄生在多种鳞翅目幼虫的脂肪体内,但它对棉铃虫毒性很大,棉铃虫幼虫只要吞食1个孢子就可能感染,感染后不能化蛹...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4
1978年笔者于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大豆根瘤被蝇蛆为害,被害率达75.8%,将蝇蛆育出成虫鉴定,发现有两个种,1979年系统考察了它们的生活史。近年又从东北大豆被害根瘤中育出第三种...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2
1970—1978年笔者在河南省新乡曾考察了寄生在几种禾本科植物上的芒蝇幼虫。每种植物采集数百株枯心,从大部分枯心中育出成蝇鉴定种类,其余剥出幼虫浸入70%酒精中,观察它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6
作者1965年曾报道寄生于我国玉米螟的微孢子虫为Nosema Pyrausta (Paillot)当时主要是据光学显微镜形态学特征鉴定的。近年作者观察了这种微孢子虫孢子的电镜切片,发现它的...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85
为了观察玉米抗感性对玉米螟微孢子虫病垂直传播的影响。1983年在植保所农场,对不同抗感性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接种染病玉米螟幼虫,进行小区试验。 先用6×10~8孢子/毫升...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58
赤胸拟叩头虫是1954年在吉林省发现的一种粟蛀茎虫,粟被寄生率约为10—30%,最高可达90%以上。据文献记载是朝鲜粟作主要害虫,能造成粟倒伏减产。但老乡反映,它的危害性并不显...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75
用不同量微孢子虫孢子经口接种玉米螟幼虫,观察对螟虫的影响。当用浓度低至平均每卵180个孢子接种初龄幼虫时,生存率降低不明显,但繁殖力有明显下降:接种剂量提高到平均每卵1...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 来源:科学大众 年份:1965
虫咬丰年吗?在我国广大的玉米产区,每到玉米抽穗以后,常常会发生折杆断穗的现象。走近一看,茎杆上还有许多洞孔,洞口常有大量碎屑和污物堆积。如果把这些玉米杆剥开,就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等,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03
摘要: 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结果表明,其毒力效果与菌株种类,接种剂量和温度有密切关系,菌株对东亚飞蝗的毒力为LA06>L1308>LCll>LF07>LD04。接种l久06菌株孢子量在2.6x104侠下,对4龄蝗蝻的LT50为3.91 d。用不同剂量LA06接种4龄蝗蝻时,发现其......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孙传信,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年份:1990
本文记述了微孢子虫3新种。槐尺蠖微粒子虫Nosema semiothisae sp. nov.,自然寄主: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 Grey,实验寄主:9种鳞翅目昆虫;银纹夜蛾微粒子虫N....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孙传信,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9
3种变形孢虫对棉铃虫三龄幼虫的LT50,在每头幼虫2×10~6孢子时为2.39-3.81天,对烟青虫为2.81—4.4天。施孢子饵剂可减少番茄蛀果率63.6—78.3%,对天敌影响小;可减少烟草上...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王音,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问锦曾,孙传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9
本文描述了我国寄生于家蚕及二点螟的微粒子虫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形态及其对多种昆虫的致病性。后者极似家蚕微粒子虫、但在超微构造和致病性上有明显区別,定为新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