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份:2007
反向假冒一般是指商标的反向假冒,我国《商标法》已将反向假冒纳入了调整范畴。《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没有直接将反向假冒纳入到具体的规范中去;按照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追...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2017
惩戒权特殊类型化是指除了一般类型化之经济罚和非经济罚两种基本类型之外其他较为典型的惩戒类型。惩戒权特殊类型化与一般类型化之共同特征是:都不应当包括劳动关系或劳动合......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劳动 年份:2008
派遣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务派遣中涉及到有两个期限一是派遣劳动合同期限,是指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二是派遣用工期限,是用工单位实际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我国劳动争议之"一裁终局"制度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改革,但其缺陷明显,亟待修正。集体劳动争议不能适用"一裁终局",而应当以调解为主。个体劳动争议宜适用"一裁终局...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创新 年份:2009
《就业促进法》是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就业促进法》在法律责任的设置上有三点需要完善,对各级政府在就业促进中的法律责任设置太少;对就业歧视,仅有一条法律责任......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契约(或合同)说、法规说、事实说、根据二分说、集体合意说、格式条款说等。各种观点的持有者,往往从某一方面的属性来探究内...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年份:2004
我国对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规定非常匮乏.此类合同实际上已被"边缘化"。目前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并不能完全破解这一难题,...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年份:2010
本文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是不能受劳动法调整的。从我国的立法例上,并没有将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其劳动关系应当由民法之合同法或公司法或金融法...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年份:2004
2006年11月,杭州某跨国公司下属的精密机械工程公司通过校园招聘,招用了北京某重点大学机电工程系5位硕士毕业生,并于2007年6月与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5年,其中试...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对反性骚扰的立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值得借鉴。美国将性骚扰定性为性别歧视,规制性骚扰以工作场所为主,范围不断扩...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2018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原则主要有明确性原则、比例原则和除外原则。明确性原则应当摒弃,比例原则应当借鉴,除外原则需要甄别。劳动规章制度效力阶位可以分为"效力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年份:2017
"末位淘汰"不属于法律范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许多用人单位都将"末位"与"不能胜任工作"同等看待,这是非常有害的误读。我国"末位淘汰"指导案例之参照效力与《纪要...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2020
调解能够比较及时有效地处理争议,使其化解于诉讼之前或之外。研究将劳动争议调解分为两类:一是"小调解",二是大调解。大调解又分为一般大调解和特殊大调解。大调解的法理基...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4
关于行政性垄断的定义纷繁复杂,分歧颇多,本文对行政性垄断的各种定义、主要分歧作了详细的研究,并论述了行政性垄断的四个构成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2020
我国是高教大国和(学生)实习需求大国,但是至今还没有制订《实习法》,实习仍然没有纳入法律的轨道。我国现行实习制度规范主要依据的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其积极...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年份:2010
新形势下冶金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以宏观管理模式为辅、以微观教育模式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抛开研究生的一般培养模式,而应当以培养模式为载体和平台。在传统的导......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经过2000年修改后,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有关问题仍值得探讨。产品质量法中"产品"的界定有待拓宽;新法吸收了旧法的精华,仍采用将"损害赔偿"与"罚则"分开的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我国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在适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国消费者应享有的健康环境权,对经济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要研究,对“三倍”归责原则要进行多法整合的修正。......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中国劳动 年份:2009
概述及权利争议中的三方机制美国与其他许多西方国家或地区一样,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两大类。权利争议主要表现为个别争议,而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集体争议。...
[期刊论文] 作者:问清泓,, 来源:现代企业 年份:200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