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16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6年1月15日,根据军队精简整编的部署,七大军区的报纸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宣告停刊。200多名报人中,除了年轻的和快退休的,其他人只有一个选择:脱下...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2月23日,《人民军队》报二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回望军旅第一步……》一组4篇小故事:《第一次走队列,顺拐的样子也很帅》、《第一次紧急集合,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第...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5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当许多球星、影星充斥年轻人心灵空间的时候,我也曾成为战友们追捧的“星”。用今天的话说,咱也玩了一把酷。现在想来,还要感谢解放军报,感谢军报的老师们...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10
要让新闻图片在报纸上大放光彩,其拍摄质量固然重要,而它的配文也很有讲究。可翻开现在的军区军兵种报纸,新闻图片的配文多是“这是……”、“图为……”之类的干瘪语言,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12
非洲,远离中国有万里之遥,就是乘坐飞机,也要飞上10多个小时。非洲,一个陌生的地方,更多的人只能从电视上去猜想那里的神秘。作为一名中国的军事记者,有朝一日能够“飞”到那...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今年1月21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消息《干部天天在状态》,并加了编后。消息见报后,读者打来电话称赞这篇稿件问题抓得准,经验很管用,是一篇难得的经验性消息...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5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者、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写的、具有现场感的新闻。这种新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可闻、可见、可触、可感。 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现...
[期刊论文] 作者: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9
4月23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编后刊登了消息《不要热了博客冷了枪》。消息见报后,读者打来电话称赞这篇消息反映了当前部队存在的一个倾向性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
[期刊论文] 作者:赵理想,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15
军事训练报道是军区军兵种报纸宣传的主阵地和创新点,谋求有限传播的无限张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策划力度。Military training and reports are the main front and in...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兵,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7
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召开后,基层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涌动。如何生动、鲜活地反映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去年7月,《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开辟《战士练兵场手记》专栏。几个月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兵,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7
每天早上6点钟,家住兰州市东校场社区的王大爷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在晨练中收听国内外新闻和兰州人的身边事,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和王大爷一样,许多兰州人把收听甘肃电台新闻...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兵,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5
7月4日,兰州军区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拉开帷幕。作为军区年度军事工作的重头戏,此次比武竞赛是自1964年全军大比武之后,军区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兵种最全、人数最多、范围最广...
[期刊论文] 作者:赵理想, 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铭,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2
军区、军兵种报纸如何把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宣传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我们在平时的采编实践和宣传策划过程中感到,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做到这......
[期刊论文] 作者:莫福春,闫加吉,,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9
8月中旬,全军“跨越-2009”系列实兵演习在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拉开战幕。由于这是我军首次跨区基地训练,此次系列实兵演习的首支部队——兰州军区某红军师的训练格外引人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张应翔 牟国云 闫加吉, 来源:新晨 年份:2010
将军的军礼神圣而凝重,这个军礼是对创造高原施工奇迹的工兵团官兵的最高褒奖!    今年7月,来自北京总部工作组一路风雪兼程,上高原,翻达坂,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工兵团某施工地,对工兵团承建的高海拔国防工程竣工验收。  专家们踩着崎岖的碎石路,一会儿气喘吁吁,一......
[期刊论文] 作者:牟国云 闫加吉 张应翔, 来源:新晨 年份:2010
在茫茫雪域之巅,王小川只是千千万万个高原军人中的一员,就像喀拉喀什河里的一块青玉,不经千百次挤压和日夜冲刷,就不可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口四川腔,一脸高原红,这个南方人看上去与雪域高原那么不搭调。可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刚过完18岁生日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