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6
冬天里的故事和春天的盼望──姜贻斌小说集《窑祭》中的诗性钟友循姜贻斌说:这是“我在那年冬天的故事”,我们相信这是真的。但假如我说:这是他关于“冬天”的诗,你也许不会同意...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1996
文学的缺失 还是文化的缺失──对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关系一个向度的考察钟友循(一)广义的文化,我认同它“是人类一切物质与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这一定义。相对来说,我觉得...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5
农村题材:天然的绿地──从1994年农村题材影片的“丰收”谈起钟友循有一个现象不知道人们是否已经注意到?那就是:在文艺创作的任何一个门类中,农村题材总是显得“格外”地花果繁茂。...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4
日出苍山红胜火─—评电视剧连续《日出苍山》钟友循秋收起义,是中国工农革命历史上第一个转败为胜的转折点。它不仅为当时处于低潮中的中国革命提供了走向新的高潮的历史契机...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7
﹃跨﹄世纪的困惑钟友循1要找到一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中心话题”恐怕很难。因为第一,事实证明,它似乎根本就不曾有过一个这样的“中心话题”。在摇摇摆摆的文学思潮史上哪来的“...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6
奉献精品办出大气──贺学报创刊10周年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教授钟友循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感到亲切,也感到骄傲。亲切是因为,我以及与我一样在10余年前来长沙电力学院(原长沙水电师...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8
文学评论难不难钟友循不知从何时开始,文学评论家们一个个都长了副苦瓜脸,仿佛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他在做,仿佛不跟在作家屁股后面摇摇尾巴他明天早上就得饿肚皮。然而让人弄不...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7
生命的行迹钟友循两年前,我曾在省当代文学学会年会暨九十年代散文研讨会上提出自己个人的一个看法:当前的散文形势,大抵上形如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学者散文,塔腰是作家散文,塔基是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李达琳,,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7
近读钟友循《20世纪中国文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感觉耳目一新。此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收入作者多年来对当代军旅诗派、归来诗派、七月诗派、九月诗派、朦胧诗派...
[期刊论文] 作者:李达琳,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7
近读钟友循《20世纪中国文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感觉耳目一新。此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收入作者多年来对当代军旅诗派、归来诗派、七月诗派、九月诗派、朦胧诗派及艾青...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在散文一词前面冠以学者二字,既指一种倾向更指一种品格。学者散文因此监不一定非出自学者之手不可,自然学者所写散文将很自然地便会带出这一特色。中国古代的学者散文...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91
看中国武打片,常使我联想起美国西部片。不用说,它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恐怕得承认它们之间也有相近相似之处。首先,它们基本上都是类型片、娱乐片;其次,它们往往依...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11
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绕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甚至,你如欲对中国当前的文化问题,做出思考,发表意见,与你劈面相逢的,立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仅仅只是就生活的...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细读《论语》,可发现孔子的形象,大抵同时具备了"志士"、"智者"、"莽汉"、"怨夫"等性格特质。但其内涵均非单面的,而是包含了丰富、复杂而微妙的意味;而且,其杂糅与混合,恰恰...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一)高晓声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从大致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问题小说”;(2)、“性格——心理小说”;(3)、“哲理——讽喻小说”。近年来,他的创作似乎又从“哲理...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8
一、"热"的喧闹自1990年代以来,所谓"传统文化",忽然"热"起来了,之前有"序幕"、"开端"、"上升动作";目下似已进入"准高潮",想必照此下去,"高潮"之到来,是有"望"的,...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7
在当下已成泛滥之势的“历史剧热”中,《大明王朝1566》显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曾在一篇小评论中提到,该剧的编剧兼总制片人刘和平于此有独到的准备、独到的体悟和独到的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7
穆旦及其诗歌,长期以来未得到公允的评价。因此,也影响到对它的研究。但无论如何,穆旦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诗坛,都不可能无视其巨大的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钟友循, 来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刮痧》是笔者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所看到的第一部国产影片,它带给笔者的由衷兴奋,是我本人始料所未及的。与此同时,我也获悉了两个相关的信息:一是它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