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金镇雄,唐德志,肖延华,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19
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具有易分离获取、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等优点,并且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软...
[期刊论文] 作者:金镇雄,舒冰,王乾,施杞,王拥军,唐德志,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0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
[期刊论文] 作者:杨洲,王乾,金镇雄,邱丽玲,高翔,施杞,唐德志, 来源: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份:2020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信号通路协同蛇床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只1月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脱颈椎处死后,将骨髓细胞接种在6...
[会议论文] 作者:金镇雄, 沈鹏, 刘书芬, 邱丽玲, 李强, 孙悦礼, 施杞, 来源: 年份:2004
目的观察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的疗效。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等5组。于造模四周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
[会议论文] 作者:金镇雄, 沈鹏, 刘书芬, 邱丽玲, 李强, 孙悦礼, 施杞,, 来源: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邱丽玲,金镇雄,赵永见,侯彤,吴弢,高翔,唐德志, 来源: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份:2020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成肌分化的影响,观察补骨脂素对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将30只雄性3月龄C57BL/6小鼠按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骨脂素组,每组均15只。对...
[期刊论文] 作者:赵红云,唐德志,李群,薛纯纯,曹慧娟,金镇雄,李晓锋,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金镇雄,赵永见,马勇,施杞,王拥军, 来源:中成药 年份:2020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对去势后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后小鼠复合胫骨骨折模型。36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和强骨胶囊,每组3个观察时间点(7、14、28 d)。放...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 唐德志, 金镇雄, 赵永见, 舒冰, 李晓锋, 王,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04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
[会议论文] 作者:唐德志,沈鹏,金镇雄,赵永见,李强,刘书芬,王拥军,施杞, 来源:第十四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 年份:2018
目的 温肾阳颗粒是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方,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观察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SPF 级C57BL/6J 雌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金镇雄,赵永见,舒冰,李晓锋,王晶,王腾腾,,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0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金镇雄,赵永见,舒冰,李晓锋,王晶,王腾腾,,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0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金镇雄,赵永见,舒冰,李晓锋,王晶,王腾腾,王拥,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金镇雄,赵永见,舒冰,李晓锋,王晶,王腾腾,施杞,王拥军,马勇,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0
目的 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
[期刊论文] 作者:唐德志,赵东峰,原淳淳,舒冰,王晶,李晨光,赵永见,张伟强,王晓赟,程韶,赵世天,金镇雄,杨骏杰,陶渝仁,孙康晖,王乾,卢盛,施杞,王拥军,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份:2022
中医“肾主骨”理论认为肾与骨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关联,但其科学内涵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系统论的发展与系统生物学的兴起,该困境有望实现突破。基于系统论思想,以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维度,可以将中医之肾归结为解剖学肾脏和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