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丸尾常喜,英溪(整理),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8
1.伊藤虎丸、刘柏青、金训敏合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选粹》,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2.吴俊编译《东洋文论——日本现代中国文学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期刊论文] 作者:丸尾常喜,,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8
1.伊藤虎丸、刘柏青、金训敏合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选粹》,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2.吴俊编译《东洋文论——日本现代中国文学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3.靳...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1
取用外国文化,并不是个新问题。历史的经验少说也有一百几十年,鲁迅倡导的“拿来主义”也已经四十七个年头。可是,直到现在,一碰钉子,人们还总是说:“还是鲁迅的‘拿来...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文炳先生是“以‘废名’出名”的作家,是一位颇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早在一九二二年秋,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从事小说创作。那时的作品大多收在他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里。后来,他更以废名的笔名......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0
人类总是在文化的反思和变革中不断开创新的文明,走向新的人生。如果不尊重历史,便会走偏方向,导至谬误。所谓“五四”文化精神的“迷失与复归”,或谓“五四”文化方向的“逆转与复归”,作为新时期文化反思中的一种新模式,就是值得重新反思和探讨的一个老而又新......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3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拓的园地,冯为群、李春燕合作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是这一领域最近出版...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8
一 旧说与新说 东北沦陷期文学作为历史上曾经存活过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在那被扭曲和被掩埋的角落里,又重新被陆续地发掘出来了。它不仅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并且已经引起国外某些人士的关注。特别是有关东北沦陷期文学的几种《史料》和《研究》刊物的先后发......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6
公木作为我国新诗园地里的一位风高德厚的老诗人,在他亲历的半个多世纪风雷激荡的岁月里,不倦地热心于新诗现代化的倡导与创作,为新诗的发展付出了可贵的辛劳。虽然他曾不只一次地说明,在新诗的园地里,自己“一直是个业余诗人”,而且“近年以来,更是有业无余了......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东北沦陷区南满作家山丁、秋萤等人,继北满作家肖军,肖红转入关内后,仍然沿着北满作家开拓的新路向,在抒写人民的苦难、暴露“现实黑暗”的选材和立意中,巧妙地发掘出一些更为隐蔽的喷火口。如采用有意谈化作品的社会背景,较为隐曲的艺术表现,别有所象征与暗示......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9
东北沦陷区文学是一个较为特殊而复杂的文学现象。单就小说来说,有粉饰“王道乐土”,鼓吹“大东亚圣战”的小说;有旧派余绪的“才子佳人”小说和《十二金钱镖》之类的武侠小说;更有暴露“王道乐土”的黑暗,抒写受难人民的心声,以及对美好追求的新小......
[期刊论文] 作者:金训敏,, 来源:现代日本经济 年份:1991
《阿 Q 正传》同世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阿 Q 这个可笑而又可悲的小人物,拖着他的辫子,带着他那个应万变的“精神胜利”的法宝几乎走遍国内外的大千世界;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柏青,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6
一 公木是三十年代初期登上诗坛的。半个世纪以来,他从未放下写诗的笔。诗,对于他来说,是“神圣对邪恶战争的阵线”,是“结合赤红的心与心的纽带”,是“创造的意志”,是“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柏青,金训敏,郝长海, 来源:东北亚论坛 年份:1994
儒家思想从公元285年传入日本,到德川幕府时期才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治时代又把儒家伦理定为国民必须遵守的道德,为日本建立现代化国家增强了凝聚力。二战后,日本在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柏青,刘中树,金训敏,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6
一 公木是三十年代初期登上诗坛的。半个世纪以来,他从未放下写诗的笔。诗,对于他来说,是“神圣对邪恶战争的阵线”,是“结合赤红的心与心的纽带”,是“创造的意志”,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