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顾平,,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0
美国《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评论》一刊1979年4月第17卷2期刊载金森博雄撰写的题为《震源机制与板块构造》一文,摘译如下:The article entitled “Focal mechanism and...
[期刊论文] 作者:彭岩,魏淳,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3
倡导这一学说的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金森博雄。重视“地震发生后”地震学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地震预测。日...
[期刊论文] 作者:彭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3
倡导这一学说的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金森博雄。重视“地震发生后”地震学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地震预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9
宽频带地震学的重要性[美国]金森博雄地震学家们运用地震波来研究不同的地质过程,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震波的激发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140dB 以上)以及很宽的频带(...
[期刊论文] 作者:大卫·塔尔波特,吴慧雯(译), 来源:生命与灾害 年份:2010
加州理工学院前地震实验室主任、地球物理学教授、著名地震学家金森博雄(Haroo Kanamori)说,中国大...
[学位论文] 作者:晋琅,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2013
金森博雄于1974年提出“前驱波”的概念后,国内外许多地震工作者展开记录和分析。尽管这些研究所...
[期刊论文] 作者:周龙寿,邱泽华,唐磊,阚宝祥,,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08
1974年,金森博雄(Kanamon)首先在距震中近万千米的美国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地震台长周期地震仪记录中发现,1960年5月22日智利8.3级大地震前15分钟有振荡周期为300-600S...
[期刊论文] 作者:卓钰如,,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79
美“国家地震灾害减缓计划”主持的“断裂力学及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第三次大会于1977年12月1—3日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会后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78年汇编了“78—380号...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振,李桂莲, 来源:地震科技情报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金森博雄,彭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茂木清夫,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0
金森博雄(1977)根据地震矩估计过由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讨论了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空间变化。据金森复制的图1,在1960年左右全球释放的地震能最大,尔后明显地下降直到现在。...
[期刊论文] 作者:金森博雄,王廷韫, 来源:地震科技情报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卓钰如,金森博雄,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8
本文利用世界数字化台网(GDSN)的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1981年1月23日道孚、1985年8月23日新疆以及1981年1月18日日本本州等七个发生在不同构造区的大地震在1—10秒周期下的源...
[期刊论文] 作者:英格达尔,金森博雄,范广伟,,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3
引言地震参数是在地震学中通晓多方面知识的并能进行综合的人员进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依据,也是应用理论者的最初起点。例如,震源特性的日常例行测定和报告,使人们在大量地震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