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1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金庸,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06
这本首次在内地出版的散文集汇集了金庸先生在60多年间撰著的散文精华,收录了金庸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报纸、杂志散落发表的近百篇文章,多数是他关于电影、话剧、戏曲、歌舞等...
[会议论文] 作者:胡小伟;,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首先声明,本文的"雅"、"俗"都是使动词的用法,即"使之雅"、"使之俗"的意思.这也分明暴露出笔者本意,仍然是从"阐释学"角度透视金庸. 实际上在98台北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会议论文] 作者:龚刚,骆轶航,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小说"(包括它的一系列派生文化成品)以及"文化阐释"(或曰"文化研究")是目前中国文学、文艺、文化领域炙手可热的两个话题.本文研究内容:一金庸小说的文人情趣,二金庸小说...
[会议论文] 作者:潘耀明,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作品却是颇传统的,依他自己的话,他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小说描绘的世界、所写的是中国的事。林以亮认同金庸的看法,他表示,金庸的武侠小说集儒释道于一身,兼顾传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池田大作, 金庸,,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06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呢?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
[期刊论文] 作者:金庸,,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1998
本文为香港作家金庸(查良庸)先生以书信体形式回顾1981年与邓小平的一次对话,并以今日中国的发展和当日邓小平的期望比较,看到邓小平的政治理想有多少实现了。池田先生...
[会议论文] 作者:陈坚,章隆江,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80年代末以来金庸小说的研究范围随着读者进一步扩大及学界态度的改变而得到了深化与拓展,这对我们全面认识金庸及其作品,提供了一个桥梁纽带作用.对金庸小说中传达出...
[会议论文] 作者:宋伟杰,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小说“想像的记忆”之构成,体现在作品集的装帧设计、人物谱系以及金庸小说与怀旧想像的关系上。本文想尝试的是,能否从“记忆”的角度研究金庸的武侠小说。...
[会议论文] 作者:龚鹏程,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小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更是与其文化流行趋势相结合的。因此,金庸小说不会单独地被玩家谈论,而是放在E世代流行文化及消费活动中去谈论的。...
[会议论文] 作者:马幼垣,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近年辞典的编著蔚成专业,数量固近排山倒海,选题更教人有无微弗及之感.可是以金庸作品在各地的销量和流通,读者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早达惊人的程度,金庸及其作品之条项仅循例性地见...
[会议论文] 作者:严晓星,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生平研究存在着巨大的空白与显著的不足,甚至连研究者与有志于此的热心人士也缺乏基本的资料储备.与风光热闹的金庸小说评论相比,这一地带便愈见贫瘠,委实乏善可陈.若以所刊专著代表各自成果,彼此"映照"一番...,生平研究类的著作(传记或"准传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则毫无疑义.因香港印行的《金庸与倪匡》、《金庸传说》、《金庸与报业》等著作一时无缘得见,现仅就内地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种...
[期刊论文] 作者:金庸,,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0
承关注,极感,兹奉专文请指教:一、王朔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的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佛家的所谓“...
[会议论文] 作者:刘珂,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现代白话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雅俗对峙,到了金庸这里,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金庸深厚的文化素养,广博的知识,使他把向来被划入"俗"文学的武侠小说写出了十足的风雅...金庸在向我们展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之余,也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幅生动、变幻的风景画卷.他的小说在地理沿革...
[会议论文] 作者:董乃斌,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小说是全球读者面最广的华文小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朝时有句俗话,道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永)词";如今,说凡有华人处就有人看金庸小说,亦无不可.这现象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少说也有了三四十年之久....金庸小说培养了大批金庸小说迷,也造就了不少金庸小说评论家.虽然我的涉猎有限,但我相信,关于金庸小说,可以讲的话早已被专家们说尽,再要想讲出一点新意,即使不能说绝无可能,但难度是相当大了.而且我对金...
[会议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1994年10月25日,严家炎先生在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先生名誉教授的仪式上认真论及了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认为:"金庸小说实际上是以精英文化去改造通俗文学所获得的成功....……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金庸小...
[会议论文] 作者:龙彼德,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除《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这三部为中篇小说外,其他十二部都是长篇小说,皆是正确处理"随心所欲"与"形式限制"矛盾关系的杰作;是"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的典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正在不断地合理地威胁着我们既定观念的长篇小说,并且已经成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形式.本文讨论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包括线索不单一,层面多维性,神人鬼的转换。...
[会议论文] 作者:林保淳,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作家、作品中,金庸是一个标竿,不但标帜着武侠小说的最高峰,同时,也是现代武侠小说--尤其是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学的角度而言,都具...
[会议论文] 作者:汤哲声, 来源: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0
金庸小说的生命力在于它有广大的读者群,是"大众"小说.能够得到中国大众的如此青睐,除了小说的情节被中国大众喜闻乐见以外,还有它的思想内涵能够被中国大众所接受.既要以愉我情,也要深获我心,这是小说畅销的基本条件....金庸小说也是"中国式"的小说,它基本上是用中国式的小说结构写出了中国历史和中国功夫."...大众性"和"中国式"是金庸小说的特征,也是本文的基本思路.根据这样的思路,本文将分析金庸小说的中国道德文...
[期刊论文] 作者:金庸,,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6
我最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小学六年级,正在浙江海宁家中,坐在沙发中享受读书之乐。哥哥见我正在看《家》,说道:"巴金是我们浙江嘉兴人,他文章写得真好。"我说:"不是吧...
[期刊论文] 作者:金庸,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9
谈《恺撒大帝》故事的來源  这部影片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朱理士·恺撒》(Julius Caesar)拍摄的。原剧有中文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中译名叫做《恺撒大将》,世界书局出版的朱生豪译本叫做《恺撒被弑记》。我以为译做《恺撒大将》比较妥当,因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