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金俊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5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是否表达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tylase,TP)以及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后能否诱导胃癌细胞伎其高表达TP。 [方法] 培养BGC823胃...
[学位论文] 作者:金俊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5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是否表达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tylase,TP)以及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后能否诱导胃癌细胞使其高表达TP。 [方法]培养BGC823胃癌细胞株并...
[期刊论文] 作者: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 来源:腹部外科 年份:2014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期刊论文] 作者:刘阳, 李德旭, 金俊硕, 王扬,,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术前存在P V 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 V 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
[期刊论文] 作者:张原,李德旭,金俊硕,何淑赛, 来源:第七届中原肝病论坛 年份:2016
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我国肝硬化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但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其中最主要的是术后门静脉压力未显著下降.杨镇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一种规范化...
[期刊论文] 作者: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远,,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份:201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
[期刊论文] 作者:何淑赛,李德旭,王扬,马正来,金俊硕,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血小板重度降低患者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09/2014-09收治的脾切除并贲门...
[期刊论文] 作者:金俊硕,李林虎,高英兰,钟秀宏, 来源: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是否表达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tylase,TP)以及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后能否诱导胃癌细胞使其高表达TP。方法培养BGC823胃癌细胞株并按0Gy、1G...
[期刊论文] 作者: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元,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年份:2014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
[期刊论文] 作者:金俊硕,李林虎,高英兰,钟秀宏,, 来源: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2006
体外细胞培养是指将活体细胞从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繁殖的方法。从1907年实验胚胎学家R Harrison较完善地建立了体外活体组织的培养体系开始到现...
[期刊论文] 作者:陆文昊,李德旭,金俊硕,张原,何淑赛,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年份:2015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
[期刊论文] 作者:任志元,李德旭,金俊硕,李星,董玉玺,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14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
[期刊论文] 作者:金俊硕,任志远,李星,陆文昊,李德旭,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14
目的 探讨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胰腺导管癌组织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以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32.7%的胰腺导管癌表达丛生蛋白;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神经淋巴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旭,王扬,金俊硕,任志远,冯留顺,,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201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8例患者和腺癌4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zrin、......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旭,王扬,金俊硕,任志远,冯留顺,,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20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3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期刊论文] 作者:金俊硕,何淑赛,高英兰,董玉玺,李德旭,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14
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 (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 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其中11例出现胰岛空泡化及导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星,李德旭,金俊硕,董玉玺,任志远,陆文昊, 来源: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2014
目的 探索脾切断流术后行抗凝治疗预防门脉系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B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加用低分子肝......
[期刊论文] 作者:金俊硕,高英兰,董玉玺,任志远,李星,陆文浩,李德旭,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14
目的 探讨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抑凋亡蛋白及细胞增殖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荧光染色法对17例胰腺导管腺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Survivin)进行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同法对丛生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胰腺导管......
[期刊论文] 作者:高英兰,宋京郁,金俊硕,钟秀宏,任香善,刘双平, 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4只雄性健康普通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18只,验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4周(实验1组)、6周(2组)、8周(3组)各6......
[期刊论文] 作者:高英兰,宋京郁,金俊硕,钟秀宏,任香善,刘双平,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 年份:200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