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郭本泓,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8
流域地貌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地貌面及其相关沉积物是解密层状地貌序列、气候变化、构造活动之间耦合过程的重要地质载体。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快速强烈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构造事件之一。青藏高原的形......
[会议论文] 作者:李小苗,郭本泓,马振华,于昊, 来源:2015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西津黄土较为完整的记录了2.2Ma 以来气候变化的详细信息,尤其是东亚季风的演变历史.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以来,黄土记录中呈现显著的10 万年周期,东亚冬季风整体受全球冰量的驱动,但是在黄土L 层和古土壤S 层内部冬季风的驱动因素是冰量变化还是太......
[会议论文] 作者:马振华,李小苗,李吉均,宋春晖,于昊,郭本泓, 来源:2015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用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马振华, 李小苗, 郭本泓, 于昊, 叶喜艳, 宋春晖, 李,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4
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人已利...
[期刊论文] 作者:于昊, 彭廷江, 李孟, 于凤霞, 叶喜艳, 郭本泓, 张军,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18
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
[期刊论文] 作者:郭本泓,李小苗,马振华,冯展涛,彭廷江,宋春晖,李吉均,,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运用末次间冰期以来兰州西津黄土钻孔和靖远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别以综合年龄模型MG、粒度年龄模型、磁化率年龄模型、综合年龄模型GM为计算方法,建立了兰州和靖远黄土末次间冰期以来的4种时间标尺.经过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的相关性分析和具有同步信号的气候......
[期刊论文] 作者:马振华,彭廷江,李小苗,冯展涛,郭本泓,李孟,张军,宋春晖,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21
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部位,其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高原的隆升与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夷平面在探讨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方面的可靠性,首先总结陇中盆地及周边地区夷平面相关研究的前期成果,并结合最新年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苗,吴泽坤,彭廷江,马振华,冯展涛,李孟,郭本泓,宋春晖,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21
晚中新世-上新世古生态演化是探讨构造-气候-生态环境相互耦合作用的热点议题,该时段不同区域C4植物是否发生大规模扩张及其在时空维度上如何演化等问题尚存争议。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小水子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同位素重建了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6......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孟,彭廷江,韩冰雁,郭本泓,李小苗,马振华,冯展涛,宋春晖,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21
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是上新世温暖气候向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旋回过渡的重要时段,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也深刻改变了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生态环境面貌.因此,开展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