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04
19世纪初期,由传教士启动的西学东渐运动,奠定了基督教新教在华出版事业的基础,同时,拉开了中国文化向世界近代文明迈进的序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学位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学术成果,运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实证性的历史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和计量研究等多种方法,从社会史角度以学制转轨为切入点,并将......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9
清末民初,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建立起一个统一、独立、比较完整的三级视学网。但是,从视察日程表可以看出,各级视学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很少顾及到乡村学校。从视学制度本身来......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晚清时期兴起的旨在提倡西学、融合中西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是中国文化史上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它因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无法构成一种严整的新型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清末民初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新学教育已然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新式学校则是绅士阶层捞取新的社会资本的中介。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新式学校在上学花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传统社会城乡一体,文化上没有质的区别,城乡人口识字率均在20%左右。20世纪以来城乡间的文化差距逐渐拉大,并且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30年代的全民识字率约为26%,市民...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塾师的收入大约每年有150元左右,相当于高等学校教员收入的1/10,是农民收入的2.5~12.5倍,略高于新式学校小学教师和城市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于城市熟练工人...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8
20世纪初叶,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给千年如斯的乡村教育带来了变化,显现出“新”“旧”驳杂的过渡性、滞后性、不平衡性、初级性的特点,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格局由......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民国初年(1912-1935)山西人口发展缓慢,呈现徘徊不前的特点.从区域范围来讲这一人口发展的特点与全国人口特有的畸形发展态势近乎一致,深深地打上旧中国社会的烙印.天灾人祸,...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3
文章从"新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清末民初乡村社会现代化受挫的原因,认为近代"新学"教育体制的落实,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精英离乡的步伐,加剧了乡村社会矛盾,拉大了久已存在的城乡...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2
近代“新学”教育是相对于清代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旧学”教育制度而言的。旧学教育是以私塾和书院为主要教育场所 ,以儒家经典及封建伦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教育体系...
[学位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4
该文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学术成果,运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实证性的历史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和计量研究等多种方法,从社会史角度以学制转轨为切入点...
[会议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1
近代"新学"教育是相对于清代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旧学"教育制度而言的.本文在参阅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近代"新学"教育为视点,对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0
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体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落实引发了基层民众及旧学私塾的顽强抗争,尤其在兴学初期,这种抗争是广泛的,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在兴学过程中,即使是义务教育曾经辉煌一时的山西,民众对新学教育的抗拒与冲突也难以避免,其主要表象有民众对新学的敌视与诋毁、......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李伟中,,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清末民初,新学教育将地方教育机构置于政府系统管理范围之内,使原来地方社区的文化传承变为超地方的“国家事业”。而地方的旧学教育势力却并非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就...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王先明,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近代以前 ,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5年科举制度废除 ,标志着“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 ,“新学”教育机会的拓宽 ,以及失去...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田正平,, 来源:教育与经济 年份:2007
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员的收入是极其微薄的,与城市教员相比有较大悬殊,甚至不及城市工人之平均工资和乡村私塾先生的实际收入。可以说,清末民初乡村小学教员待遇之菲薄,乡村新...
[期刊论文] 作者:王凤梅,郝锦花,,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1
1949至1978年,国家权力对农村的调控是通过国家—农村基层干部—农民这一模式来完成的。在此期间,为促使既定工业化战略尽快实现,国家给农村基层干部施加过重压力,甚至采取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郝锦花,王先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6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城乡一体。近代兴学以来,新式教育机构密集于城市社区,基本上将乡村排挤出去,乡村精英源源不断地脱离乡村向城市集中,乡村整体上的文化水平陡然下降,城乡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馨, 郝锦花,, 来源: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份:2019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完成本土化的过程中,既具有商业文化产业效应,又兼具新型艺术种类成长的可能,对于当时的民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时各家电影公司在思想观念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