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鹤鸣,郝沪军,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2002
珠江口盆地东部和台湾西部海域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界发育3个方向的4种断层:NE向逆断层、NE向正断层、WNW-EW向正断层和NW向左行平移断层.区内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接界关系有所不...
[期刊论文] 作者:郝沪军,张向涛,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2003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潮汕坳陷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较低,有效波能量很弱,并且大都被淹没在干扰背景之中.为此,利用重磁资料,采取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的地球物理综合方...
[期刊论文] 作者:陈隽,郝沪军,林鹤鸣,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2002
潮汕坳陷是以中生界为目标的新的勘探领域,其地层时代、产状、岩性以及构造特征等都与珠江口盆地其它坳陷大相径庭,海水深度和目的层埋深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该区地震资料的采...
[会议论文] 作者:张志荣,王嘹亮,罗文造,姜玉坤,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年份:2003
,与国外已获重大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具有形成大型、巨型油气田的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上有广阔的勘探前景.潮汕坳陷也大部分位于深水区,坳陷中生界厚度达5000m,未变质,是海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郝沪军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少坤,林鹤鸣,郝沪军,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2002
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研究表明 ,珠江口盆地东部在中生代时是西藏主特提斯洋 (海 )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
[会议论文] 作者:杨少坤,林鹤鸣,郝沪军, 来源: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2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的研究,认为该区在中生代时为西藏主特提斯洋(海)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围区沉积相的研究等,多个方面阐明了在珠江口盆地东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冰,王家林,钟慧智,郝沪军,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前第三系盆地结构及中生界的分布进行了综合物探研究,确定了盆...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瑄,王汝建,郝沪军,邵磊,,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7
MZ-1-1钻井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揭示了中生界,获得了可确定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的孢粉和放射虫化石。克拉梭粉(Classopollis)和桫椤孢(Cyathdites)含量占优势的化石组合被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钟广法,李前裕,郝沪军,王嘹亮,,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7
深水沉积物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可以将深水沉积物波划分为细粒底流、细粒浊流、粗粒底流和粗粒浊流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波具有不同的形态、物......
[期刊论文] 作者:吴湘杰,周蒂,庞雄,郝沪军,申俊, 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200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会议论文] 作者:施和生,张向涛,张青林,郝沪军,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钟广法,李前裕,施和生,郝沪军, 来源: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郝沪军,张向涛,尤洪庆,汪瑞良,, 来源: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年份:2009
The well LF35-1-1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ed unmetamorphosed Middle–Late Jurassic neritic-bathyal s...
[会议论文] 作者:施和生,张向涛,张青林,郝沪军,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郝沪军,林鹤鸣,杨梦雄,薛怀艳,陈隽,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2001
近年的研究表明,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其...
[期刊论文] 作者:黄春菊,周蒂,陈长民,孙珍,郝沪军,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5
以过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部的第一条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该剖面进行了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及精细地震解释,探讨了白云凹陷的深部构造...
[会议论文] 作者:杨少坤,施和生,郝沪军,庞雄,杜家元, 来源: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2
珠江口盆地是一个位于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裂谷盆地与其下中生界坳陷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富油气盆地.自1983年勘探以来,发现油田和含油气构造33个,获得石油地质储量近6亿t;自1990年第一个油田投产以来,已有12个油田投产,迄今已经连续6年年产量超过1......
[期刊论文] 作者:陈汉宗,吴湘杰,周蒂,王万银,郝沪军, 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2005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
[期刊论文] 作者:郝沪军,施和生,张向涛,江天才,汤守立,,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2009
LF35-1-1井钻探证实,潮汕坳陷确实是一个中生代残留坳陷,坳陷中充填有白垩纪陆相沉积及中—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其中中—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LF35-1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邵磊,尤洪庆,郝沪军,吴国瑄,乔培军,雷永昌,,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7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发现中—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由泥岩、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夹鲕粒灰岩及火山岩构成。岩石组合及沉积特征反映出,从中-晚侏罗世到白垩纪沉积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