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2002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2007
近几年,河北省馆陶县大田作物和秋季蔬菜受蜗牛(主要有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两种)为害严重,尤其是棉花和玉米。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留下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crops...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李国瑞,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97
一、粉尘法施药防治。粉尘法用药具有高效、省工、省力,不用水等优点,能够节省农药50%以上.而且药粉分布均匀。此法对大棚密封要求不严格,即使棚膜有破损,也不影响药效。...
[会议论文] 作者:郝延堂,姜京宇,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5年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5
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省工、省力、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部分农作物直接或间接发生药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本文分析了药害发生的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姜京宇,郝延堂,,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11
一、小麦秋苗期几种主要病虫1、地下害虫:主要种类为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主要为害小麦种子及根茎,常造成缺苗断垄。沙壤土虫口密度小,部分土质粘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
[会议论文] 作者:马建英,陈立涛,郝延堂, 来源:第二十八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武延超,郝延堂,董超,,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12
馆陶县地处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平原县。全县耕地近3.2万公顷,主要种植以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为主,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为辅。为更好的搞好重大病虫草害的统...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王立太,李国瑞,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96
一喷 3—5月份是小麦白粉病、锈病、黑穗病、麦蚜、麦田一代棉铃虫等主要病虫害多发季节,也是防治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在预防和防治时,根据预测预报,选择合适的农药,适当混...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李国瑞,王立太,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97
一、粉尘法施药防治。粉尘法用药具有高效、省工、省力,不用水等优点,能够节省农药50%以上.而且药粉分布均匀。此法对大棚密封要求不严格,即使棚膜有破损,也不影响药效。常用...
[期刊论文] 作者:郝延堂,李国瑞,王立太,,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1996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观察和调查,田鼠的主要危害期在棉花播种前后,因这时期田间食源较少,田鼠多集中在棉田觅食,盗吃无毒棉种,造成缺苗断垄.缺苗率一般达10~15%。严重时达35%。...
[期刊论文] 作者:陈立涛, 马建英, 张大鹏, 郝延堂, 高军,,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2018
在小麦田春季化学除草中,农药用量减量梯度10%~40%,加入有机硅助剂,药后15天对播娘蒿防效达到69.4%~77.8%;药后30天,各梯度株防效达到80%以上,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计勋,王马的,聂俊杰,郝延堂,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9
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estis Wang et Zhang)最早只知寄生高粱根部,80年代末才发现在玉米根部或近地面叶鞘内也能寄生。邯郸市自1993年发现该虫以来,一直呈零星轻发生,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陈立涛,高军,马建英,张大鹏,郝延堂,,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04
棉铃虫是花生作物上一种重要害虫,每年2代、3代、4代常发。棉铃虫危害花生造成大量叶片花叶、缺刻,影响光物质形成,产量损失较大。每年防治棉铃虫次数在3-4次以上,防治成本和...
[会议论文] 作者:李计勋,王马的,聂俊杰,郝延堂, 来源:中国昆虫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4
玉米耕葵粉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玉米新害虫,其危害特点是症状表现似病害,活动隐蔽,危害重,品种地块差异显著。主要防治对策是选用抗虫优种、药剂拌种,浇水改变适生条件以及用内......
[会议论文] 作者:张大鹏,马建英,郝延堂,陈立涛,高军,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在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时,加入基于聚氧乙醚改性三硅氧烷的有机硅助剂.麦蚜防效对比,药后1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4.28%,药后3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11%,药后5天比常...
[会议论文] 作者:陈立涛,郝延堂,张大鹏,马建英,高军, 来源:第三十二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年份:2016
常规防控小麦病虫害时,农民习惯用加大用药量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用水量减少,对环境造成较大农药残留,天敌减少,污染环境。全程防控以预防为主,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天敌的数量,达到......
[会议论文] 作者:郝延堂,杨焱杰,焦金荣,董超, 来源:第二十二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年份:200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布局日益复杂,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设施栽培技术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暖,为农作物各种病虫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营销观念不断进步,经营方法越来越灵活,生......
[会议论文] 作者:陈立涛,郝延堂,马建英,张大鹏,高军,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在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中,加入植物油类喷雾助剂"激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等组成).麦蚜防效对比,药后1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3.16%,药后3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54%,药后5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2.1%.同时,用药量减少20%~40%的......
[会议论文] 作者:陈立涛,高军,郝延堂,马建英,张大鹏,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在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时,加入基于聚氧乙醚改性三硅氧烷的有机硅助剂.麦蚜防效对比,药后1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4.28%,药后3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11%,药后5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1.74%.用药量减少20%时,防效与常规防治无显著差异;小麦白粉病防效对比,病......
[会议论文] 作者:陈立涛,高军,郝延堂,马建英,张大鹏,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在防治冬小麦蚜虫时,加入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等组成的植物油助剂,药后1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3.16%,药后3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54%,药后5天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2.1%.同时,在用药量减少20%~40%时,防效与常规防治无显著差异.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