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赖盈盈,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21
郝亚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2007年进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20年10月正式受聘为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学学科首席专家。...
[期刊论文] 作者:洪鉴璇, 来源:新作文:教研 年份:2018
(郝亚明)、?民族学视野下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启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洁,王鹏,马文,, 来源:中国民族学 年份:2019
自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 “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学界相关研究既有基于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理论探讨,如郝亚明《民族...
[学位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 年份:2007
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一直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以蒙古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2
民族概念作为民族理论与民族实践的起点,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民族概念自身的复杂性及理论整合的欠缺,民族概念体系内部在民族的本质属性、构成要素、形成方...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1
民族概念界定面临困境是学界的共识,剖析困境形成的缘由有助于推进对民族的认识。民族作为人类共同体的普世性,并未能消解这种共同体在与特定时空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广泛的特...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1
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构成来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定位为"民族认同文化",其建设目标在于弘扬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把...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5
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世界民族 年份:2013
种族居住隔离被视作美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特征,因而也成为审视美国种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独特视角。其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与历史进程、现实因素、意识形态和学术传统有着深...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08
蒙古族婚姻是该民族历史传统、周边文化影响及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通过四个不同类型村落资料的横向比较以及1996年调查...
[学位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0
目的通过分析消骨痛汤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滑膜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为改善骨关节炎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病...
[学位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 年份:2004
藏学近年来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针对藏区的社区研究也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本文选取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个城乡结合部——热村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10
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理论建构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内在架构上来看,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中华......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功能目标、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根本目标,表明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9
"民族共有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长期忽视社会结构的基础性与限定性作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提出是对多民族社会结构断裂的纠偏和修复。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具有路径创新的意义,它...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从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来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其目标在于从根本上形成一个民族互嵌型社会。民族互嵌型社会是一种与西方平行社会相对立的多民族社会形态,它具有构建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7
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两者关系上,当前国内学界大致形成了冲突论与共生论两种相互对垒的基本认识。由于理论基础的相对缺失,共生论在解释力和影响力上无法与冲突论相提并论。...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2
在民族本质属性问题上历来存在着文化与政治的二元对立,由此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实践带来诸多困扰。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体系对此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并有望为现实民族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亚明,,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政策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使得三农问题的严峻形势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在此过程中,长期在村落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村民委员会出现普遍衰落的局面。本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