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10
《植物保护学报》第3~7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郑炳宗先生于201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特志悼念。沉痛悼念郑炳宗先生Mr....
[期刊论文] 作者:王旭,高希武,郑炳宗,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7
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上海动植物检疫局王旭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高希武郑炳宗一、抗性发生状况小菜蛾是目前世界上抗性发生最为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据估计每年防治小菜蛾的费...
[期刊论文] 作者:王旭,高希武,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7
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上海动植物检疫局王旭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高希武郑炳宗一、抗性发生状况小菜蛾是目前世界上抗性发生最为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据估计每年防治小菜蛾的费...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56
名称:为害玉米的钻心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者共有14种以上;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烈的是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n.),共次是在东非及南非严重为害玉米的Busseola fu...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57
1955年麦秆蝇发生及为害的情况 1.种类 根据内蒙农业干部及我们的观察,在内蒙麦秆蝇已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另一种经详细从形态和化蛹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78
棉花害虫种类很多,在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有300多种,包括红蜘蛛和蜗牛等。其中为害较严重的约有15种。特别是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红铃虫成为全国四大棉花害虫。北部棉...
[期刊论文] 作者:缪勇,郑炳宗,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缪勇,郑炳宗,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6
1983—1984年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药剂对苹果园山楂叶螨及其天敌中华草蛉、有益钝绥螨的相对毒力、选择毒效,用4种药剂在北京西郊的苹果园做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克螨特、三...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金瑤,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64
目前,在春玉米穗期防治玉米鑽心虫(主要是第二代玉米螟)还没有理想的方法。这时植株高大,地面施药困难;同时在京郊二代玉米螟发生期长,又逢雨季,更增加了防治上的困难。为此...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黄书針,,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65
1962年在北京夏玉米上用顆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的結果表明:心叶末期施5%DDT顆粒剂,防治一次,每株2克,在一般年份,从产量上来看是很有利的。同时对药剂残效,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
[期刊论文] 作者:周明牂,郑炳宗,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55
名称及分类地位:在我国为害水稻的螟虫共有三种,其中二化螟(Chilo simplex Butler)及三化螟(Schoenobius incertellus Walker)...
[期刊论文] 作者:邹一桥,郑炳宗,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88
用14种农药对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天敌丽蚜小蜂和中华草蛉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灭螨猛对丽蚜小蜂成虫和幼虫在寄主体内的发育、羽化,以及中华草蛉各虫态均无影响。供试...
[期刊论文] 作者:邹一桥, 郑炳宗,, 来源: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1988
用四种杀虫剂在温室进行防治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uaporariorum Westw.的试验。结果表明灭螨猛是温室中利用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进行生物防治时高度的选...
[期刊论文] 作者:高希武,郑炳宗,,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1
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上的绿色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种群对氧化乐果、抗蚜威和氰戊菊酯的耐性明显高于黄色瓜蚜种群。这两种颜色的瓜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具有明显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高希武,郑炳宗, 来源:农药 年份:1989
本文报道了三种拟除虫菊酯和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对粘虫毒性的温度效应。马拉硫磷,氯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对粘虫毒性的温度系数(以LD90比较)分别为+13.2、+57.0...
[期刊论文] 作者:高希武,郑炳宗,,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试验表明,久效磷、倍硫磷、西维因、马拉氧磷、虫螨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西维因、倍硫磷或马拉氧磷与氰戊菊酯混用(3:1)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8,2...
[期刊论文] 作者:高希武,郑炳宗,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0
试验结果表明,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niati)、萝卜蚜(Lipapkiserysimi(Kaltenbach))、桃蚜(Myzus persicae(Sulz.)和瓜蚜(A.gossypii Glov.)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高希武,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将不同浓度的杀虫剂丙酮液与粘蝇胶按1:1(V/W)混合涂于直径45mm培养皿的皿底上,粘着温室白粉虱成虫,测定其抗药性程度。结果表明,对照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每种药剂经2-3次独立试验证明,结果稳定,溴氰......
[期刊论文] 作者:郑炳宗,高希武,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根据FAO提出的试验性的温室白粉虱成虫测定抗药性的方法,我们测定了温室或田间的白粉虱成虫经1992年和1993年用4种药剂每年各测定3次LC50(μg·g^-1),差异都不显著,其平均值溴氰菊酯分别为185.50和98.54,氰戊菊酯......
[期刊论文] 作者:李国霞,郑炳宗,,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根据 FAO 推荐的方法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北京马连洼种群成虫羽化后第1,3,6,10,15,20天不同日龄成虫的毒力,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LC_(50)为123.51~2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