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华,吴奇之,郑浚茂,甘嫦华, 来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份:2003
孙志华 ,吴奇之 ,郑浚茂 ,甘嫦华 .层序地层学技术方法应用初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0 3~ 30 7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 ,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讨...
[会议论文] 作者:郑浚茂;,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黑龙江省石油地质学会全国第二届碎屑岩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黄骅湖盆三角洲沉积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带,厚度大,范围广。该文通过对该区的沉积层序,电测特征,粒度分析及古生物特征、岩性、古地理等方法进行沉积特征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三角洲形......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 庞明,,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1987
成岩作用及成岩阶段的确定是储集层评价的重要依据。作者应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的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及包体测温等方法,对华北一些地区石炭一二叠系砂岩的成岩作...
[期刊论文] 作者:赵省民,郑浚茂,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97
本文介绍了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此方法是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体积划分和相分异反演出可溶纳空间的单向迁移方向、地层叠置样......
[期刊论文] 作者:游俊,郑浚茂,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1999
通过对黄骅坳陷中北区的研究认为, 影响该地区深部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深部地层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等, 其中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 主要为硅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 庞明,,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88
作者应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包体测温等手段,对华北太原组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现象、形成温度、物质来源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石英...
[期刊论文] 作者:游俊,郑浚茂,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9
层序地层学提出了一个等时地层对比的概念,即在等时框架下进行地层对比,使得地层对比更具有实际的地质意义,随 着陆相沉积盆地研究中层序地层学的引入,在国内引起了一些颇有争议......
[期刊论文] 作者:庞雯,郑浚茂,,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赵省民,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8
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可分为两大序列,即连续埋藏成岩序列和间断埋藏成岩序列。前者表现为沉积物沉积后一直下沉,其各种成岩事件的演化受埋深的控制,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及储集...
[期刊论文] 作者:赵省民,郑浚茂,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7
本文论述了山西大同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该区的含煤地层虽包括碎屑-碳酸盐屑混合滨岸沉积,三角洲沉积及河流沉积三大类,但以河流沉积为主,通过这些沉积......
[期刊论文] 作者:赵省民,郑浚茂,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97
本文介绍了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此方法是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体积划分和相分异反演出可容纳空间的单向迁移方向、地层叠置样......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应凤祥,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1997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氏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含高岭石的显著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结作用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吴仁龙,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96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
[期刊论文] 作者:姚建军,郑浚茂,等, 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份:2002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从源岩条件,储盖条件,运聚条件,成藏作用等几方面分析了川中震旦系古隆起构造带的成藏机理,认为该区气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底部腐泥型暗色泥岩,其次为时......
[期刊论文] 作者:肖国林,郑浚茂,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4
特提斯构造域是指发育于欧亚大陆南缘的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域,在该构造域内发育有许多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含油气区。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典型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于兴河,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1995
以黄骅坳陷第三系为例,系统论述了冲积扇、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堡坝、三角洲及河流等沉积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其中辫状河沉积砂体属于强非均质层,堡坝沉积砂体属于均质层,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浚茂,应凤祥,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1997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储层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质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的显著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
[期刊论文] 作者:谭学群,郑浚茂,等, 来源: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份:2002
目前,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追踪储层的横向展布,为精细描述储层深度、厚度、物性等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在构造解释成......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发, 郑浚茂, 邓宏文,,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1986
华北石炭—二叠系沉积发育于平缓地台构造背景上。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太原组为潮坪、港湾三角洲、海湾、滨海沼泽及浅海沉积:山西组为潮坪、港湾三角洲、滨海沼泽,分流平原...
[期刊论文] 作者:肖国林,孙长虹,郑浚茂,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5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唯一未获得油气突破及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盆地(朝鲜已在该盆地东部实现了工业性油气突破),朝鲜在东部凹陷的3口钻井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凹陷主体前中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