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2010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2006
学校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有童话精神,更需要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源自人生悲剧性及其蕴涵的善与恶、善与善的价值冲突,表现为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丑恶现实的赛跑,道德两难...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08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探究拓展了公民教育的话语范围,把文化概念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话语与实践面临着两个文化认同问题:一是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2011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知识教学要超越符号学习,转向一种基于文化理解的意义学习。基于文化理解的知识观把知识视为古今中外不同个体或群体理解与适应自然的意义空间。教学二重叙...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07
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回答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个人自由......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年份:20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3
国家认同应该包括文化认同。当前国家认同感的培养遭遇文化差异的深刻影响,如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热。国家认同感培养对这种内部文化差异既要强调多元...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4
生活空间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发展性,也具有空间上的迁移性(情境性)。学校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反思性道德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初步...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1
我国当代社会具有了分化与个体化的特征。在没有了道德共识和同质社会环境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化道德教育就产生了一种"规则错位"的问题,学生所学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于他生活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2010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困境表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缺乏道德共识的背景下主体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学报 年份:2014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08
高德胜博士是生活德育论的代表人物。《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是他对"生活德育模式"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运作的推进。该书通过对学校日常教育行为的道德审视,梳理出最常见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年份:1999
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民族主义悖论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悖论在现代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合理性及其提出的意义,并特别指出,现代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5·12四川大地震中受害最严重的是学校。而教师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有许多教师为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相比之下,出现的"范跑跑现象"只是教师中的少数...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2004
当前学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对传统的强调计划性的学校教育观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转而更多地强调学校教育的不确定性。学校教育的计划性和不确定性都各有自己的局限,两者并存不......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5·12"汶川大地震让四川西北地区遭受重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的救援与重建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与人性光辉。曾经以为市场经济导致了当代中国人...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2004
名校试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这一举措的动机是好的,即想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究竟能否实现却很难说,这要取决于一些条件,如名校与其...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良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何谓良俗"既是诉讼不已、众说纷纭的理论问题,也是关涉传统习俗的梳理与传承的重要实践问题。"何谓良俗"的价值标准不...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2004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以日本为个案,探讨了道德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该书不仅让我们开始关注道德教育研究的国家视角,而且其结论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政策...
[期刊论文] 作者:郑富兴,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年份:2001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在方法论层面简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作者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就是逐步建构一种德育情境,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体性道德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