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信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1
天师道是道教的早期形式,天师道的产生标志着道教的出现,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柢,其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始的巫术、鬼神祭祀,神仙长生、阴阳五行、老子的“道”等被吸收进...
[学位论文] 作者:郑信平,,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05
长期以来,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对儒释道要给以同样的重视。随...
[期刊论文] 作者:郑信平, 来源:求索 年份:2004
“心”“道”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道教从产生之时就注重对它们的阐述。隋唐时期,道教出现向老庄复归的思潮,外丹服食屡试不验,佛教兴盛;宋明时期,理学繁荣。这些都为道教理论探讨的转变准备了思想基础,也促进了这种转变。作为道教的主要派别,自隋唐起,天师道徒......
[期刊论文] 作者:郑信平,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道家(教)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师道徒发展天师道哲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郑信平,,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4
“道”、“心”、“性”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天师道自建立伊始,就对此进行了关注,但真正十分系统地阐发,却是在儒释的影响下进行的.隋唐以降,在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下,天...
[期刊论文] 作者:颜冲,郑信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宋明时期,儒释道都在以自身为本位的基础上极力吸取其他二学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作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的陆王心性之学,更是吸取了其他学派(尤其是佛教禅宗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