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1998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但是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极差。Gud Jomsorl统计22300例PC患者中,切除率为10%,切除者五年生存率为3.8...
[学位论文] 作者:郎翠翠,,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4
本报告以2017年4月12日山东斯马特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人口译服务为依据,对译者的主体性意识进行分析。葡萄酒进口公司总经理郭海冰先生和南非阿拉贝拉葡萄酒Jamie先...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陈磊,,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2005
1病例资料男,30岁.因发热45天入院.多在午后发热,体温37.5~38.5℃,伴乏力、阵发性心悸、体重减轻,无咳嗽、咳痰及晕厥.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查体:体温37.8℃,脉搏80/min,血压110...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陈磊,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份:2005
1 病例报告男,30岁.因发热45 d收住我院.发热多在午后,t 37.5~38.5℃,伴有乏力、阵发性心悸、体重减轻,无咳嗽、咯痰及晕厥.查体:t 37.8℃,P 80次/min,BP 110/80 mm Hg ,轻度...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 董新茜,, 来源: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9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及病理特点,丰富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收集自2009年以来我院最终病理诊断为特殊类型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病例,分析其超声内镜特...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田宇彬,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年份:2011
膜结合蛋白是细胞骨架蛋白中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细胞形态、运动、分裂、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膜结合蛋白在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田字彬,,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年份:2011
膜结合蛋白是细胞骨架蛋白中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细胞形态、运动、分裂、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膜结合蛋白在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刘怀琴, 来源:临床医学 年份:2002
患者男,50岁,农民,因腹胀伴双下肢浮肿45天于2001年4月15日入院.该患者自45天前出现腹胀及双下肢浮肿,进行性加重,尿量减少,鼻衄.无发热、骨痛.rn...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田字彬,李玉红,,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探讨Talin、Vinc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alin、Vinculin在正常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及胃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
[期刊论文] 作者:郎翠翠,李玉红,董新茜,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年份:201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内镜超声特征,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Fletcher推荐的胃肠间质瘤生......
[期刊论文] 作者:付博,李森林,郎翠翠,谢佳平,马青竹, 来源: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份:2003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及治疗3、5、7天时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冀明,庞玉兰,郎翠翠,王拥军,张澍田, 来源: 年份:2009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方法对胆总管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影像学怀疑为胆总管恶性狭窄的患者进行ERCP胆管细胞刷刷检,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传统细胞学方法进行细胞学标本制备,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阳性率。结果疑诊胆总管恶性狭窄患者76......
[期刊论文] 作者:付博,李森林,郎翠翠,李振方,谢佳平, 来源: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探讨自拟方剂化积汤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口服化积汤前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口服化积汤2个月后门脉...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景润,任晓燕,郎翠翠,李森林,杜玉兰, 来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年份:2005
先证者女,23岁,怀孕6个月,因腰部不适4个月就诊.查体:面部中央以鼻两侧为主见直径1~5 mm散在的红色丘疹,甲周皮肤未见异常.眼底正常.心肺无异常,右上腹部可触及肾脏,有触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森林,赵景润,任晓燕,梁洪亮,李桂青,郎翠翠,马清珠,, 来源:临床消化病杂志 年份:200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组(5、10、20μmol/L)。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森林,赵景润,任晓燕,马青竹,谢佳平,李振方,郎翠翠,,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MMP-2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采用RT-PCRA法检测各组MMP-2及TIMP-1基因的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