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世芬,郁家成,等, 来源:中国减灾 年份:1994
199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城镇洪涝灾害及防御对策朱世芬,郁家成,王科成(安徽省规划设计院)(安徽农学院)安徽省淮河流域位于本省北部,占全省面积的48%,可谓“半壁河山”。安徽省淮河流域城镇是我...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年份:2009
本文从农业气象学课程特点出发,论述了教学对多媒体的需求;根据农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多媒体教......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 王胜,,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04
在分析国内外工厂化养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水产设施环境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了养殖设施中的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小气候要素是影响工厂化养殖发展的关键环...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王胜,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04
在阐述水涝灾害对沿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无汛期大棚高效种养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地区无汛期塑料大棚小气候效应,并提出了沿淮地区无汛期大棚种植、大棚养殖和大棚...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黄小燕,,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7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水涝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看待和处理水患治理问题,着重对水涝灾害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辨证思考和......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燕,郁家成,, 来源:农产品加工(学刊) 年份:2008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石磊,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3
沿淮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属半湿润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笔者揭示了沿淮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吴长春,郁家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年份:2009
为了探明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季气温变化及其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霍山、蚌埠、亳州3站历年一月气温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月份平均气......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王胜,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年份:2004
本文在论述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生态变化、社会环境特点与蔬菜种植发展的关系以后,着重分析了本地区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干旱缺水问题,并从气候与农业的结合上提出了汇集径流、实...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王胜,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年份:2004
本文应用江淮地区1953~2001年5个代表站点气象要素资料,以合肥为中心分析江淮地区年、季、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太阳辐射等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江淮地区冬半年...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王胜, 来源:第三届安徽省自然科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安徽水利论坛 年份:2005
本文在论述江淮分水岭地区自然、社会环境务件与蔬幕种植关系以后,着重分析了本地区蔬幕种植过程中的干旱缺水问题,并提出了汇集径流、实施节灌、覆盖抑蒸、深耕蓄水和适菜适种......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倪明;, 来源:第三届安徽省自然科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安徽水利论坛 年份:2005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干旱缺水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蔬菜地面覆盖栽培不仅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且可调节土壤温度、促进蔬菜产量和品质形成......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倪明, 来源:2009农业环境科学峰会 年份:2009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干旱缺水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蔬菜地面覆盖栽培。蔬菜地面覆盖栽培不仅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张修峰,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04
在探讨江淮地区连栋大棚遮阳网(内遮阳网、外遮阳网)覆盖降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两年来试验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了本地区棚内、外遮阳网覆盖的降温效应,对棚室遮...
[期刊论文] 作者:何永晴,郁家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11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朱世芬,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通过对1991年夏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情的研究,认为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地理因素,生态因素,水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本文还就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胡家敏,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年份:2004
本文利用历史气象资料,以合肥地区为代表,统计计算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燥度,并进行了系统分析,本地区的干燥度的季节变化为冬季最小,伏秋季最大.年际干燥度变化围绕1.05上下波...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 石磊, 王胜,,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3
在探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种植业结构、养殖业结构、加工业结构、储运营销业结构和乡村建设结构的适应...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燕,郁家成,王华,,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8
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
[会议论文] 作者:郁家成,王胜,孙健,刘勇,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年份:2004
本文在阐述安徽省淮河流域致洪强降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6~8月淮河流域各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探明了2003年梅汛期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对持续性的致洪强降水期(2003年6月16日~7月27日)相关各站点降水资料进行处理、统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