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1997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邵龙宝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自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来,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应当如何看待、分析和...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理论参考 年份:2007
邵龙宝在《学术界》2006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对待文化传统的所有复杂性就来自于这“新”、“老”传统复杂地纠葛在一起形成的难题。问题之根本在于,应将中西方文化传统置于现...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1997
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大连大学邵龙宝关键词:21世纪高校德育挑战一、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1.高校德育面临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近些...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5
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的应用邵龙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吕小艺,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12
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孙抱弘、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孙抱弘研究员、《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秦维宪编审、华东师范大学许瑞芳副教授、复旦大学张奇峰讲师参与讨论交流...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邵龙宝撰文《人的现代化与制度创新的双向互动》指出,自近代以来,人的现代化与制度的变革总是相互依存的,制度的变革为生产力的巨大释放提供了制度保障,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为人的现代化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人的现代化不仅为物质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内生性动力...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7
儒家人格理论的特性具体表现为:君子人格的奋斗目标既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又带有诸多虚拟的理想化色彩,即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矛盾与统一;其思维方法、行为风范、人格完善的标...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3
伦理治理是传统中国社会治国理政的深层文化动因和基本的治国理念。寻求伦理治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离不开对中西伦理治理的比较和分析。西方的伦理治理源于基督教的上帝有“位......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0
先秦儒学不是宗教,但儒学并非没有类似西方基督教的超越性,儒学的超越性不同于西方的外在超越,而是一种道德自觉的内在超越。这种超越不寄托于人格神上帝,对人自己创造的神没...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教育探索 年份:200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价值观教育却明显滞后,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其原因十分复杂,但对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且对之几乎没有意识是一个重要原因.本...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儒学的研究正在改变长期以来只有知识性的儒学,而无实践性儒学的局面,应用儒家伦理构建公民道德 价值观体系必须要对儒家伦理进行解构,儒学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又是人...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说到底是社会成员信仰问题的折射,是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的缩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等现实状况的反映和晴雨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8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指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5000年文化的无比遵从,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信念,文化自...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中国的世俗化程度和水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很高,这是一种伴随人文精神的内在超越的世俗化。但近代意义上的世俗化却比西方晚了四百至五百年。中国的世俗化原本是人文主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通过对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充当两种角色,其一是思想资源,其二是积淀于人们心理结构中的观念,这两个角色都是批判继......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5
我国古代家训造端久远,自五帝时代发端,《周易·家人卦》是上古家训最早的文献,周公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自西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和谐的家庭与身心和谐的个人,《弟子规》注重家庭对孩子身和心的教化,强调首先做到个人的心智和谐与家庭的和睦,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扩大开来...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阐述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要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和作为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不同意蕴。儒家伦理之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根源性、民族性...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道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只是两...
[期刊论文] 作者:邵龙宝,,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儒学文明与其他文明一样,并非封闭独立、自生自长、具有明确边界的独特实体,而应把它视为在政治、商业以及文化诸领域与其它文明相互往来、彼此交迭的体系。西方近代文明中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