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 年份:2005
中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人文特色明显的传统医学,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对中医药的影响很大。本文...
[学位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 年份:2011
中医古籍,是1911年以前的以纸为主要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医学图书。这些汗牛充栋的古籍文献,不仅忠实地见证了历代医药学家防病治病的精湛医术和方药研究成果,反映了中...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11
在中国南宋时期(1247年),曾出现了一部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被誉为大宋提刑官的宋慈。此后,《洗冤集录》不仅出现了众多的衍生本,...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8
川贝母与浙贝母是临床常用的两味中药,先秦时期均以"贝母"之名统之,用以疗郁疾。明末以后,川贝母、浙贝母从"贝母"之名的统称下区分出来,其功效也开始独立划分,并经历了从区...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5
在中国的历史上,李唐王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将道教的祖师老子尊为皇室祖先,由此带来的炼制丹药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与此同时,它也是帝王之家遭受丹药之毒最为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4
外丹术是道教炼养方术之一,道教外丹术对唐代中医临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丹术所带来的砷、汞、铅以及合金化学所获得的实际产物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砷化合物如砒霜和雄黄,汞...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西医结合学报 年份:2011
中医古籍,即1911年以前的中医书籍。作为中医理论、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古籍越来越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如何让其走出国门,促进世界医学的共同发展和世界文...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年份:2020
本文梳理了英国传教士、药学家伊博恩的生平资料,以其研究和英译《救荒本草》为例,详细阐述其研究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将伊博恩对《救荒本草》的英译和研究放置在中医药...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04
[会议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第七届全国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中国古代外丹术以其神秘莫测和仙风道骨的特点吸引了无数志士倾力研究,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氛围,还是科技的范畴中去寻找,都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
[会议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年份:2012
  过对《百年中医史》研究项目中研究意义和撰写思路的初步思考,从个人承担的临床针灸史研究的角度,提出《百年中医史》研究既是“生死存亡,跌宕起伏”的历史回顾的必要,也是西......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6
土贝母是中国先秦至秦汉最早应用的贝母品种;魏晋时期,贝母品种呈现多样性,浙贝母初现;唐代至明末,贝母品种不断扩充,始终以湖北贝母、浙贝母为道地品种;明末,湖北贝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川贝母初现,与浙贝母并行,成为明末以后,乃至今日药用贝母的重要品种;清代,对川贝母、浙贝......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朱建平,,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 年份:2011
中医耳鼻喉科中文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作为中医临床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中的一环,遵循中医临床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的普遍规律,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文章介绍了中医耳鼻喉...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朱建平,,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聂尚恒,明代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著名的医家,其在儿科痘疹和治痢方面,发前人所未发,成效卓著。为了解聂氏的生平,澄清疑问,发掘其宝贵的医学思想,实地探访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 朱建平,,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喻昌,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少时曾遇一异人,授以秘方,兼善黄白术(道教炼丹术),接触道教的轨迹可见一斑,一生经历了"自儒而禅,自禅而医"的曲折历程。其医学品格和思想饱受儒、道...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朱建平,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态,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而后在东汉末被道教吸收并入,并在唐代达到鼎盛状态.是我国第一部制药学专著,诞生于隋末...
[期刊论文] 作者:邱玏,朱建平,,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5
民国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不可避免地对针灸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西医汇通、针灸科学化给民国时期的针灸学术打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无论是经络学、腧...
[期刊论文] 作者:黄璐琦, 邱玏,,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2014
《本草纲目》载北艾产地为汤阴"复道"。查汤阴仅有"伏道"一地,是否"复道"即为"伏道"?作者通过梳理艾叶道地沿革,考证"伏道"地名,同时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所得资料,得出"...
[期刊论文] 作者:钱丹,黄璐琦,邱玏,单峰,,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6
笔者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历代本草文献中枸杞子的性味记载,结合枸杞子原植物的考证,发现枸杞子性味主要经历了苦微寒、甘苦、甘平的变迁过程。考证了枸杞子主流药用品种原植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