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何风旗,熊玉珍,熊长保,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94
“江西香稻”优质高产及保香栽培技术邱兵余,何风旗,熊玉珍,熊长保“江西香稻”是江西省农科院育成的晚籼香型品种,屑爆玉米花香型,米粒细长,晶亮透明,无心、腹白,米饭香软可口;有光泽...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等,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等,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1
“赣晚籼 3 0号”(原名晚籼 92 3 )系我所育成的晚籼优质新品种 ,1 999年 1 2月 2 8日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熊玉珍,熊焕华,,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0
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阐述了赣晚籼39号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穗和千粒重,各产量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何风旗,邱兵余,熊玉珍,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5
1 品种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1.1 选育过程 1989年秋,以越南香米(米粒长、透白、无恶白、有香味、籼型)为母本与本院育成的二晚籼8073(米粒长、透明、抗病虫性较好)为父本配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凤旗,熊玉珍,邱兵余,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86
不亲和性是远缘杂交的三大障碍之一。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就成为远缘杂交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主要是由于受精过程存在困难而引起的。有的父本花粉,不能...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肖叶青,张俊才,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2004
金优F6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早籼优质恢复系F6与金23A测配选育而成.生产实践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食味好等特点.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肖叶青,熊玉珍,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2
“1 50 4”是我所在实施“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中选育的优质早熟早籼新品种 ,全生育期约 1 0 5d ,一般单产350kg/6 6 7m2 ,高的可达 4 0 0kg/6 6 7m2 以上。该品种株...
[期刊论文] 作者:何凤旗,邱兵余,熊玉珍,郑乐建,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1990
R4015系1981年用红410与8073杂交和诱变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30~135天。比对照M112早熟5~6天。 1984年株系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12.74公斤,比CK_1赣南晚13号增产7.8%,比...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肖叶青,邓伟,涂保华,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4
金优F6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金23A和F6测配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于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平均113天左右,一般每6...
[期刊论文] 作者:唐犁,杨正威,邱兵余,吴斯骏,陈大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比较强耐旱的东乡野生稻与常规水稻品种"莲香早"苗干旱处理前后及未经干旱处理的对照组苗的11个形态和生理特性,发现:(1)该两品种干旱前后根含水量的比值变化明显不同,东乡野生稻......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陈大洲,肖叶青,涂英文,熊玉珍,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1
“赣晚籼 3 0号”(原名晚籼 92 3 )系我所育成的晚籼优质新品种 ,1 999年 1 2月 2 8日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
[期刊论文] 作者:邱兵余,肖叶青,涂英文,熊玉珍,陈大洲,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1
为了探明赣晚籼 30号秧龄弹性的大小 ,我们于 2 0 0 0年进行了秧龄与产量关系的对比试验研究 ,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供各地在生产中参考。1 材料与方法采用 7期播种 ,1期...
[期刊论文] 作者:彭春瑞,涂英文,肖叶青,邱兵余,黎似勤,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2001
赣晚籼 30号 (原名晚籼 92 3)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的米质特优 ,可与优质泰国米媲美 ,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
[期刊论文] 作者:何风旗,邱兵余,熊玉珍,戴祖照,王清根,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89
近年来我们以高产为主体,优质和抗性为两翼,采用杂交和诱变相结合方法,成功地选育出丰、抗、优性状融于一体的晚籼R4015新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余丽琴,徐巧玲,邱兵余,熊玉珍,饶淑芳,,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07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
[期刊论文] 作者:骆赞磊,邱兵余,张天玉,肖鸿勇,龚冬尧,, 来源:新疆农业科技 年份:2015
本文分析了抛秧技术的优点,并结合项目实施的效果及阿克陶县实际情况,从育秧、苗期管理、大田水肥管理及主要病虫草的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抛秧技术在当地需要注意的各个...
[期刊论文] 作者:胡标林,余守武,万勇,张铮,邱兵余,谢建坤,,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7
利用组合R974//东野/R974 BC1F5 BBIL群体,设水分胁迫和非胁迫两种处理,在全生育期测定了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
[期刊论文] 作者:谢建坤,陈庆隆,肖叶青,陈大洲,邱兵余,万勇,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2
利用SSLP标记对东乡野生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4对SSLP标记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产生多态,总共扩增出了7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83.聚...
[期刊论文] 作者:熊玉珍,陈凡玉,邱兵余,余丽琴,陈武,刘平安,,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8
对210份不同来源、类型丰富的江西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一批可作为育种亲本加以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包括大穗型、大粒型、优质米和有色米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