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瑄,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5
刘程之,号遗民,晋宋间人,晋末弃官归隐.后人往往根据其不仕之事与'遗民'之号,将其理解为易代后出于政治立场与道德自觉不仕新朝的'遗民'.其实,遗民一词的此...
[会议论文] 作者:曹虹, 来源:2006年中国诗学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对遗民诗境中的“刘遗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中古隐逸风潮中,庐山地区积淀起来的隐逸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力。从遗民诗境的角度看,文天祥、谢翱等为代表的“宋遗民...
[期刊论文] 作者:谭燕飞,姚蓉, 来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通过对遗民与逸民的界定,遗民意识的发展,及遗民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来考察遗民群体的基本特征,阐述遗民与政治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余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4
一、遗民溯源及遗民画家解 遗民,一作逸民,“遗”者,亡失也,“逸”者,逃亡也,其意相近,同属隐士,被古人冠以“高士”、“处士”之称。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律历志》称“...
[学位论文] 作者:袁媛,,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7
本文研究清初遗民诗学,以诗情观与诗史观为中心,以诗法与批评为重心,探讨“遗民意识”影响下的清初遗民诗学与元初遗民诗学、民初遗民诗学、明代诗学及清代诗学发展之承继关...
[期刊论文] 作者:王美伟,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摘要:清初遗民与易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读易、注易,更重要的是在解易过程中融入了其独特的遗民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遗民易学。...清初遗民易学具有浓重的遗民色彩,他们借《周易》表达遗民心迹、反思明亡经验、阐述家国观念、满怀忧患意识。遗民易学对清代易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关键词:清初遗民;《周易》;遗民易学  中图分类号:B221;B24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论文] 作者:孙郁,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7
遗民”陈寅恪孙郁1我在《“遗民心态”与“角色化”》一文中曾说:谈明、清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便是“遗民心态”。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到王国...
[期刊论文] 作者:袁媛,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清初选诗风尚盛行,其中又以清初遗民选诗最具特色。清初遗民对诗作的选与评所形成的诗歌理论和批评是清初遗民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以清初遗民选家的存世选本为基础,梳理选本、序跋、凡例、评点中蕴含的诗歌理论,对比前代相关诗论,融合清初遗民诗人的创作倾向与批评,提炼出清初遗民选家选诗的原则和特征:遵循\"以人传诗,人重于诗\"的原则、...清初遗民编选清初诗的理论原则和评点倾向,不仅是对前代相关诗论的反思与突破,而且与清初遗民...
[期刊论文] 作者:张立伟,,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遗民张立伟“遗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指亡国之民,二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本文只论后者,即论隐逸的一个特殊类型。一、追问义在哪里历史上最早又最著名的遗民是司马迁记...
[期刊论文] 作者:唐筱琳,,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清初遗民诗,在清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地理区域以及文化背景的原因,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维扬遗民诗群有着...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全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13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遗民词是唐宋词光辉的最后一页。在宋元之际的词坛,遗民词人形成了江浙遗民词人和江西遗民词人两大创作群体。这两大群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都具有隐逸...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晶华, 王艳秋,,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5
遗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遗民,因其身历"千年未有之变局",独特的历史境遇赋予了他们特殊的遗民性格。从清遗民遗民立场、文化取向以及民族观念三个方面展开清遗民独特...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兵,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在中国古代,每逢朝代更替,便有了遗民。鉴于以往遗民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有必要对其做出如下界说:首先,必须是生活于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身历两朝乃至两朝以上的士人,且在新朝不应科举,不...
[期刊论文] 作者:方良,,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6
遗民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应当区别并辨析明遗民内在的差异。明遗民典范虽为数不多.但对谈论明遗民问题,其最具说服力。明遗民典范所代表的明遗民内涵是:正气是明遗民的立身根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崔晓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清末遗民是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文章从沈曾植的遗民词着手,分析了遗民的感情和生活状态,从而可以了解清遗民,以及作为清遗民代表的沈曾植遗民词的写作风格....
[期刊论文] 作者:周衡,,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遗民文人的界定不能从普泛化的遗民概念出发,而应该以是否对朱温及其梁朝有一种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和是否具有遗民意识为标准。从唐遗民的特征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南方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杜桂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遗民杂剧是清初杂剧的重要构成,其主要集中于历史题材的创作,通过对历史题材的建构达成对现实的反观和批判。遗民作家之心态映现于杂剧作品之中,表现为对历史事实的重写,如对...
[学位论文] 作者:胡慧中,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21
遗民词是遗民词史的巅峰,而金遗民词是第一代遗民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揭示金、宋遗民词的共性、独特性。...立足于金宋遗民词文本,结合时代背景、词学背景与作家生平,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金宋遗民词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其中的共性与差异。对金宋遗民词做全面的研究,为宋金文学对照提供新的视角。...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内涵方面对金宋遗民词的主题取向进行比较。共性之一是故国之思与兴亡之叹,故国之思是遗民对亡...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园,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5
遗民学术”之为名目似乎就是可议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时代性”之外的其他属性,通常像是对其的贬低。然而学术毕竟为人所从事。“学术”固不必属“遗民”,却不可能避免遗民性的介入。...遗民处特殊时世,系特殊族类,其加之于学术的印记,本来不难辨识。可以认为,明清之际“遗民文化”的价值,首先是由遗民学术体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红,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遗民群体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也代表着衰亡之国的文化,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元遗民文化中,遗民诗歌成就比较突出,遗民诗人群体的文化特征也最为显露。我们可以从元遗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