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罗重霄,赵昱枫,越云博,郑侠, 来源:第十八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敬, 曹立新, 刘波, 越云博, 刘海萍,,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18
研究了浆料涂布法制备CoS2薄膜正极的工艺。对和膏剂及干燥条件等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优化。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H-1为和膏剂时,薄膜单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波, 赵小玲, 越云博, 罗重霄, 韩婷婷,,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17
FeS2和CoS2是锂系热电池最常用的两种正极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热重分析(TGA)表征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立方晶体结构,CoS2的热分解温度比FeS2高100℃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李长江,张鸿,汤胜,越云博,胡冉,田雯, 来源:云南化工 年份:2021
热电池绝热材料用于延长热电池的工作时间,降低热电池表面对弹上电子元器件的热辐射,其材料的选用、厚度设计等是热电池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国内外热电池常用的几种绝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并展望了绝热材料的发展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朱明,胡冉,王超,王士瑞,越云博,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22
面向新一代小型化轻量化武器装备对热电池电源的实际需求,通过流延涂布工艺制备了正极-电解质一体化复合薄膜极片.所制备的一体化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极片厚度仅为180 mm,远小于传统粉末压片工艺制得极片的厚度.将一体化薄膜极片与锂硼负极组装成单体电池进......
[期刊论文] 作者:叶丹宏, 王超, 宋婷婷, 越云博, 胡华荣,,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年份:2018
针对弹上热电池工作时结构件表面温升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采用COMSOL软件建立了热电池及其结构件的数字化模型,使用辐射-对流-传导物理场为依据对结构件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陈硕,许萍,汤胜,越云博,张鸿,张艳, 来源:现代盐化工 年份:2022
氧化镁抑制了多卤化物锂盐电解质在高温下的流动,保证了热电池的安全性.对比研究不同种类氧化镁材料的物理特性,并通过溢流实验,分析其对锂盐电解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振实密度小且比表面积大的氧化镁材料表现出最优的吸附性能.......
[期刊论文] 作者:汤胜,许萍,张鸿,越云博,季柳燕,江露, 来源: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2022
为了提升热电池用金属紧固架材料的表面绝缘特性,本文采用聚有机硅倍半氧烷基漆料对紧固架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结果发现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漆料与紧固架材料保持良好的结合力,即使经过高温热处理,漆料依然附着于紧固架材料表面.此外,改性的紧固架材料在600℃的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越云博,蒋海兴,肖子纯,殷彬,苏永堂,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21
锂金属负极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导致了高容量锂金属电池极低的库仑效率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锂硼合金作为锂金属电池负极,系统研究了锂硼合金中锂的溶解/...
[期刊论文] 作者:张艳,雷虎,越云博,胡冉,季柳燕,胡华荣, 来源:天津化工 年份:2021
采用模拟环境方式,将锂一次电池放置于101kPa、60kPa、30kPa三种不同的低压环境下,对锂一次电池热失控释放温度与低压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锂一次...
[会议论文] 作者:唐伟,刘丽丽,田舒,李磊,吴宇平,越云博,朱凯, 来源: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刘波,诸毓武,赵小玲,钱俊,越云博,黄海燕,郑奕, 来源: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年份:2013
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氧化镁含量的隔离粉在500℃和600℃下的放电现象进行比较,发现隔离粉中氧化镁含量低,电池内阻小,在相对低温下放电性能优;但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工作,氧化镁对熔盐电解质的流动抑制能力减弱,电池自放电现象加剧,工作时间缩短.......
[会议论文] 作者:唐伟,刘丽丽,田舒,李磊,越云博,吴宇平,朱凯, 来源: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年份:20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