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2019
飞来峰元代造像的粉本来源多有争议。以藏传菩萨造像为例,通过对造型的具体分析,并与西夏统治地区艺术、卫藏后弘初期艺术、"西天梵相"相比较,认为飞来峰元代藏传菩萨造像是...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1
现代人普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是不求形似,注重写意的,而西方绘画则是一味地再现真实,无深刻内涵的。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思想,笔者以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达......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15
毋庸置疑,从古至今都城均为文化中心,也是主流画风的汇聚地。都城的迁移必然导致文化中心的迁移,作为文化形态构成的绘画艺术,其画风也随之改变。考察都城的迁移,从空间角度...
[学位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20
飞来峰造像毗邻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佛教造像遗存,其开凿年代为五代至明代,其中以元代造像最具特色。飞来峰造像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初,多年来,学界对飞...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元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中心的南迁,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开始出现分离,文化中心依附于经济中心.体现在绘画上,画家分布重心由北至南;绘画题材转而以山水、花鸟为...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政治中心往往是主流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变动,主流文化也会随之变迁,论文通过都城空间位置的变动,来考察秦汉魏晋南北朝画风的嬗变,主要包括:美术分布的变化、绘画题材、技法、...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14
都城历来是文化中心,也是主流画风的汇聚地。都城的迁移必然导致文化中心的迁移和绘画艺术风格的改变。考察都城的变迁,需用全新的视角观察绘画社会功能嬗变。其变化轨迹概括...
[学位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 来源:艺术与民俗 年份:2022
若仅依文本,探讨观音与真武的关系只能从明末万历山西碑刻、善书“铁杵磨成针”故事来进行。但是,观音、真武组合关系的陶瓷龛像在明初即已出现。换言之,图像出现在文本之前。在明末碑文、善书等文本“定型”观音与真武的关系之前,明初此类图像的先行,启发了明末文本......
[期刊论文] 作者:晁利芹, 赵雅辞,,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5
古代重视"琴、棋、书、画"对人身心的调养,认为其不仅仅是人文化方面的积累,同时也是修身养性必不可少的方式,寄托情怀,怡养心神,从而脱离烦恼。其中,绘画具有畅神、愉悦情性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雅辞,晁利芹, 来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9
王时敏在王翚的作品《溪山红树》上题跋,称该画治愈了他的“苦嗽”,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概括为该画之章法的“开合”顺应了肺部宣发肃降的生理特点,画中墨色的运用可以“金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