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 来源: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年份:1989
作者在既往的尸解研究中发现:急性脑梗塞产生脑水肿,导致脑干受压,这是引起34.2%脑梗塞病人死亡的原因.在早期,有关类固醇对中风的疗效报告是相互矛盾的.有的报告部分病人用...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刘文,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临床特点及血液流变学与MRI改变。方法 对76例住院确诊为V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流变学与头颅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VPS发病年龄平均为66.12岁,比帕金森病......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现代康复 年份:2000
随影像学发展和尸解病例增多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已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
[期刊论文] 作者:赵顺珍,赵薛旭, 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份:1997
报告32例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早发性多发性硬化(MS)男14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2.3岁,急性,亚急性起病占53.1%,缓慢起病占46.9%,病变部位以视神经和脊髓为多见病程中出现缓解复发15例(46.6%),缓解复发次烽2~4次,应用激素等......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损害的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理。方法 对来自钩体病疫区并经血清钩体显凝试验产的109例钩体病神经后发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8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方法 对185例多发性硬化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20型)、成年型(133例)、晚发型(32例)。对三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诱发电位,影像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作汉,赵薛旭,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1997
应用必来循宁治疗经CT或MRI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血栓性脑梗塞44例患者,其中轻型32例,中型10例,重型2例。结果大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很大改善(P〈0.001),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P〈0.001),血液粘度明显改善(P〈0.001)。......
[期刊论文] 作者:赵顺珍,赵薛旭,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7
[会议论文] 作者: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2004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 年份:200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临床主要表现病灶多发,症状以缓解复发的形式。 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临床脑电学杂志 年份:1993
报告37例多发性硬化(MS)的CT、诱发电位(EP)及临床资料。急性期、亚急性、活动期CT主要为低密度病灶,而慢性期除低密度灶外,尚有皮层、皮层下、脑干、小脑萎缩。41例次行EP检...
[期刊论文] 作者:赵顺珍,赵薛旭,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7
多发性硬化(MS)在16岁之前发病者称为早发性MS,或称少年型MS。现将我们收治的32例早发性MS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照Poser及我国的MS诊断标准,本组32例中,属于临床确诊29例,近于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常华军,刘文,赵薛旭,, 来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6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灶多发和时间上复发一缓解的特征。自1982年以来临床诊断一直沿用Poser的诊...
[期刊论文] 作者:仲玲玲,徐俊,赵薛旭,,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0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常见于亚洲人群,以反复发作,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和脊髓)的水通道蛋白(AQP-4)自身免疫病。血清AQP-4抗体既是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也与NMO发病,...
[期刊论文] 作者: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1
目的: 探讨皮质激素、血浆置换(PE)、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hdIVIg)对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 方法: 将74例MS按不同疗法分为3组: 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小剂量强的松组...
[期刊论文] 作者:周永,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2
缺血耐受(IT)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受短暂的亚致死性的缺血(缺血预处理,IP)后,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再次的长时间的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和相应...
[期刊论文] 作者: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1
22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T细胞介导,但体液免疫也参与其发病过程.其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特征是血管周围有T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臧暑雨,李作汉,赵薛旭,,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9
目的探讨边缘性癫(LE)和边缘性癫状态(LS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LE和1例L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LE癫患者均为青年期发病,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紧张、恐惧...
[期刊论文] 作者:赵薛旭,田作军,李作汉,张帆,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了解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介素-16(IL-16)的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1例MS患者CS...
[期刊论文] 作者:石静萍,刘姜冰,赵薛旭,,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TPM干预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
[期刊论文] 作者:夏文伟,赵薛旭,李作汉,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黏附分子整合素CD11c/CD18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