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亚,,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新近由苏州大学赵杏根同志选编的《历代风俗诗选》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内容全面丰富。书中精选了从《诗经》时代至清末几千年间凡300余人共12...
[期刊论文] 作者:严雨,,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5
赵杏根所著《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也是“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最近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我国古代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龚鼎孳身负经世大才而热衷功名富贵,宦海沉浮几十年,身仕三朝,为人诟病。其诗承明七子宗风,师法汉魏和初盛唐,稍涉中晚,而不染宋调。总的特色,是铺陈张扬,而绝大部分又不失工稳雅丽。......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灾异说"认为,灾异乃是社会政治问题所致,当局应以改革社会政治应对。主流社会长期以此应对灾异,故对蝗灾也不采取捕杀措施。在唐代姚崇以下以捕杀应对蝗灾的基础上,宋人以全...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农民背井离乡,到山间开垦并种植山地,开发种种山林资源,以谋生存,被称为棚民.清代棚民,数量庞大.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对棚民采取安辑的政策.棚民对山地等山林资源的开发,严...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正】 人们最熟知的晚清诗人,无疑是龚自珍、魏源。至于姚燮,知道的人还不多。早在清末民初,陈琰就为他鸣过不平:“(燮)与魏默深、龚定庵、蒋剑人同时,才气学识足以凌轹魏、...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在理论上,元人尚未完全突破“灾异说”,但是,在蝗虫灾害的应对实践中,元人完全突破了“灾异说”,且比宋人做得更好。在人和动物的关系问题上,元人坚持人类中心,既反对滥杀动物,也反对......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人类利用乃至食用家禽家畜的正当性毋庸置疑。人类没有参与对野生动物的养育,"弱肉强食"的法则也不适用于指导处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支持人类捕杀、食用野生动物......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宋代所设放生池之多,相关文章之多,空前绝后。放生本是佛教活动,而这些文章洗净佛教痕迹,将放生转化为王权服务、显示儒家仁爱和保护生态资源。其中有尊君的政治意义,有理学...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唐以前此类故事的基本结构是:一、精灵以人的形态出现,与人相遇到好合;二、好合后的情况;三、分离.每一个部分都很简单,文学价值不高.唐以后此类故事,其基本结构还是这三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本文论述了晚清来传派巨子郑珍诗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当时和后来诗坛的巨大影响。郑珍待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日险怪奥涩,一日通俗平易。其诗中用词,或连类排比,广用典故;或多用......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写自己的阅读史,我觉得颇为困难,因为我的工作就是读书、教书和写书,我的阅读史,对一般的读者,似乎不会有多少启发。于是,我讲我的阅读史,就侧重于"闲书"的阅读。这里说...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3
清人提倡“灾祥说”,其目的乃是用以制约君权等政治强权,其宗旨与汉儒之倡“灾异说”同,其特点是重“灾异”而轻“祥瑞”,反对探究“事应”,且重“理”而轻“数”,使“灾祥说”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理论和实践成就可观。开垦荒地和调整牧区都是改变生态环境以利民生的有效途径;按照社会等级分配山泽,虽有利于生态保护,但有碍社会公平和生态公平;佛教...
[学位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 年份:1999
清朝康熙以后,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经济,使士人队伍扩大,并为士人从事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就诗歌方面而言,乾嘉时期诗人的数量几乎成倍地超过此前同样长的时...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3
东晋、南朝诗言佛理,乃当时玄言诗之一种,少形象,缺美感,更未能达到和谐境界。北朝诗与佛教有关者,几乎没有。唐诗中有不少以佛理佛典为表达主题服务者,体现了诗歌吸收佛教文...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拜月亭》所写爱情为日久生情,而非一见钟情;既歌颂婚姻自主,又遵守社会规范;颂扬摆脱门第的爱情,赞赏为爱情反抗父命君命。剧中悲剧情节与喜剧情节,相得益彰。剧中某些情节...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野桥,又号复庄。别署甚多,常见的有某伯、大某、大梅等。祖籍浙江诸暨,高祖时迁至镇海。姚燮是当时学林艺苑中的一位巨匠,一生培育了大量...
[期刊论文] 作者:赵杏根,,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6
【正】 鲁一同(1804——1863)字通甫,一字兰岑,江苏山阳人,道光十五年举人。有《通甫类稿》四卷、《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行世。一同是当时著名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