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以海南岛一次大雾天气过程为例,研究基于V-3θ图的结构模型和溃变原理概念模型的制作、原理和机制,进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测.分析表明:①天气形势的分析在灾害性大雾...
[学位论文] 作者:赵付竹,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当前,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区域合作行动的蓬勃开展,该流域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及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42年来澜沧江流域......
[期刊论文] 作者:尤卫红,赵付竹,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7
应用三维数据的时间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研究了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及其时空演变.结论为: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约为2&#176......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 王凡, 冯文,, 来源: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2011
对海南岛2000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暴雨的特性和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
[期刊论文] 作者:姚平, 赵付竹, 夏红云,, 来源: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2009
采用滇池流域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对滇池流域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滇池流域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7℃,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0℃,冬夏温差较小,适于居住。滇池流域内,滇池沿岸的站点冬......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郑艳,李勋, 来源: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份:2013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纳沙”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纳沙”影响过程的物理量...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王凡,郑艳, 来源:广东气象 年份:2013
2011年9月14日-10月5日,“纳沙”和“尼格”2个台风先后登陆海南,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对这2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 符式红, 赵付竹,, 来源:气象 年份:2015
通过对2000年10月11—14日、2008年10月12—14日和2010年10月1—8日3次持续性特大暴雨典型个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近10年来后汛期特大暴雨的环流配置和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郑艳,符式红,赵付竹, 来源: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份:2014
通过对1960-2013年在越南登陆或登陆前停编后海南岛出现暴雨的秋冬季台风历史个例的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台风中有47%是南海台风,台风登陆越南或在登陆前停编时的纬度介于11.3...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春娃,赵付竹,王凡, 来源:陕西气象 年份:2011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逐日每6 h水平分辨率为1°×1°的再分析资料,分析海南2002年9月18—21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暴雨与南海辐合带活动密切相...
[期刊论文] 作者:尤卫红,赵付竹,吴湘云,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07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
[期刊论文] 作者:尤卫红,张玲,赵付竹,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06
应用三维数据的时间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研究了低纬高原地区降水量资源在年际变化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及其时空演变。结论为:低纬度高原地区降水量资源在年际变化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分......
[期刊论文] 作者:符式红,冯文,赵付竹,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对近40年来(3个年代)18次海南后汛期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特大暴雨月际变化呈现单峰状分布,主要分布在9...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春娃,赵付竹,李勋,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10
利用NCEP 1°×1°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中尺度数值模拟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9年10月海南岛一次秋季暴雨过程,并对其物理量场进行诊断。...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张春花,郝丽清,,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利用月水量平衡水文模型,采取假定气候方案,分析了澜沧江跨境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跨境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对模型参数Sm...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丽君,赵付竹,林建兴, 来源: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份:2010
应用常规观测、海口多普勒回波及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5日海南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揭示了暴雨过程中的多普勒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海南...
[会议论文] 作者:杨仁勇, 赵付竹, 陈有龙,, 来源: 年份:2004
使用WRF模式对2010年10月4日-6日发生在海南岛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边界条件敏感性试验。敏感试验表明:使用最高分辨率的GFS资料作为边界条件模拟效果最好。模拟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杨仁勇,赵付竹,陈有龙, 来源:暴雨灾害 年份:2014
使用WRF 模式对2010 年10 月4-6 日发生在海南岛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边界条件敏感性试验.敏感试验表明,使用0.5° ′ 0.5°分辨率的GFS 资料作为边界条件模...
[期刊论文] 作者:赵付竹,吴春娃,杨昌贤,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天鹅"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天鹅"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周海霞, 冯文, 陈少健, 赵付竹,, 来源: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201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对流层顶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