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06
贾继增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中的“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人物周刊 年份:2005
贾继增.一位致力于让祖国大地丰收.使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他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从事农业科研30多年.一直执著地寻...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05
贾继增同志于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2年到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后改称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至...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04
贾继增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中的“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05
贾继增,男,汉族,1945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6
搞科研工作的人有很多,我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我想代表就是从很多人里选一个人,而这个人跟很多人都很相似,太不相似就不是代表,代表最重要的是共性,做科研的主要精力......
[期刊论文] 作者:康培,,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6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劳模也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们的身上,能准确体现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时传祥、张秉贵到李素丽、许振超,看似不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种业导刊 年份:2017
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与孔秀英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成功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该基因的克隆将大大促进作物轮回选择育种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7
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与孔秀英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成功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该基因的克隆将大大促进作物轮回选择育种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就以下6个方面讨论了分子标记的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1)用于种......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0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标记,相互单体杂交、纯合重组系分析、染色体分带、同功酶、原位杂交、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等生物技术在麦类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进展。更多还...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0
条锈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生产区常有流行。抗锈育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品种的抗性受其基因控制。抗条锈基因符号为Yr(yellow rust),迄今已正式命名的抗...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份:1999
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它的发掘与利用在本世纪50、60年代曾引发了一场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然而进入80年代以来,作物育种的水平却未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份数的巨...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生物学杂志 年份:1989
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小麦、水稻上半矮秆抗病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措施的运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由此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0
叶锈可能是世界上为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在许多小麦生产国家,品种的抗叶锈病能力直接关系到品种的兴衰,关系到品种的更新换代。由于叶锈病...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份:1990
小麦上的大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大麦黄矮病不仅侵染小麦和大麦,还能侵染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是世界上谷类作物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大麦黄矮病对...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份:1990
小麦半矮秆品种的推广以及由之而来的肥水用量的加大,使小麦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使白粉病的为害程度日趋严重,流行地区日趋扩大。目前,白粉病已成为小麦高...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7
本文主要介绍已定名的10个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作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3个未定名的矮秆基因。作者认为我国小麦的矮...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继增,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7
加强小麦优异性状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意义。一些发达国家对主要的优异性状源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我国小麦资源丰富,又有广泛的群众性研究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