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 来源:null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贾凤南,汤浩,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来源: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目的:由于缺乏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指南推荐的换药指征为正规服用抗抑郁药物3-4周无效后方可换用或连用其他抗抑郁药物。而抑郁症患者早期对抗抑郁药物有反应能够有效预测8W抗抑郁疗效,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静息态下治疗早期有反应与无反应者基线水平前额......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 汤浩, 史家波, 刘楚, 卢青, 姚志剑,,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究中青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静息脑磁频谱分布特征、额叶α波偏侧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2例20~45岁中青年双相抑郁患者(患者组)和24名年龄、受教育年限...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 汤浩, 史家波, 卢青, 刘楚, 毕昆, 阎锐,,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佳,汤臻,叶刚,付佳林,伏天,刘期春,贾凤南,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米氮平或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45例,度洛西汀联合米氮平)和丁螺...
[会议论文] 作者:王强,贾凤南,汤浩,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目的 焦虑型抑郁作为抑郁障碍的一种亚型,临床表现复杂。既往研究发现焦虑型与非焦虑型抑郁患者皮层激活水平不同,但感兴趣皮质区间信息交互特征的差异性尚不清晰。而高频脑波常与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相关。本研究采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技术,通过......
[会议论文] 作者:张思启,田水,贾凤南,毕昆,姚志剑,卢青,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前额叶-边缘-纹状体异常,与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情绪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等密切相关。且已有研究发现beta频段(13 ~ 30Hz)神经震荡反映高级皮层区域到皮层下结构奖赏信号的早期转导,通过前额叶-纹状体-海马环路增强记忆过程,从而完成注意、奖赏、记......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汤浩,刘晓雪,张思启,卢青,姚志剑,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20
目的探究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纹状体通路gamma频段效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利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检测23例单相抑郁(unipolar disorder,UD)、11例双...
[会议论文] 作者:汤浩,贾凤南,史家波,陈瑜,张思启,卢青,姚志剑,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双相Ⅰ型与Ⅱ型患者静息态皮层脑电活动的差异在gamma频段最显著,提示gamma波对双相障碍脑活动异常的识别可能更具优势。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及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BD)患者额叶-纹状体环路对喜悦及......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 汤浩, 史家波, 卢青, 刘楚, 毕昆, 阎锐, 陈建,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汤浩,史家波,毕昆,花玲玲,陈建准,阎锐,韦秋香,卢,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16
目的 探讨单相、双相抑郁患者静息态下皮质间功能连接脑磁图特征的差异.方法 对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27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21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淮,姚志剑,赵可,阎锐,花玲玲,贾凤南,韦秋香,卢青,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的异同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24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单相抑郁障碍组)、17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抑郁障碍组)以及5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采用17项汉密尔......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淮,姚志剑,赵可,阎锐,花玲玲,贾凤南,韦秋香,卢青,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介数中心度属性值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7例双相抑郁患者、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对大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基于复杂理论方法构建脑白质网......
[会议论文] 作者:贾凤南,张思启,汤浩,花铃玲,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6
目的 各种指南推荐的抗抑郁药换药均需3-4周或更长时间,而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早期对抗抑郁药物有反应能够有效预测8周抗抑郁疗效,但缺乏疗效预测的客观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静息态下治疗早期有反应与无反应者基线水平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水平的差异性,为进......
[期刊论文] 作者:贾凤南,汤浩,史家波,卢青,刘楚,毕昆,阎锐,陈建淮,花玲玲,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个体化频......
[期刊论文] 作者:花玲玲,姚志剑,毕昆,阎锐,陈建淮,汤浩,韦秋香,贾凤南,韩,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在处理情绪刺激时,脑岛与腹侧系统脑区之间的效能连接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7例抑郁症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脑磁图扫描,选取悲伤表情刺激...
[期刊论文] 作者:花玲玲,毕昆,史家波,汤浩,阎锐,韦秋香,卢青,姚志剑,贾凤南,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17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在情绪处理过程中早期皮质下通路是否受到负性情绪刺激影响,以及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早期皮质下通路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19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7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的脑活动。选取丘脑、......
[会议论文] 作者:陈建淮,赵可,阎锐,贾凤南,姚志剑,秦姣龙,卢青,花玲玲, 来源:2014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陈建淮,赵可,阎锐,贾凤南,姚志剑,秦姣龙,卢青,花玲玲, 来源:2014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陈建淮,姚志剑,秦姣龙,赵可,阎锐,花玲玲,贾凤南,卢青, 来源:2014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目的 本研究利用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理论建全脑结构网络,探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网络全局效率属性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评估提供脑网络影像学指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