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娜沙,谭仲楷,王瑞善,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酮康唑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近期疗效观察于娜沙,谭仲楷,王瑞善广州南方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510515)近年来我们对32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PityrosporumFolliculitis,PF)患者口服酮康唑片进行了临床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周再高,蓝海梅,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1996
儿童坏疸性脓皮病2例报告周再高,蓝海梅,谭仲楷(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510515)例1:范某,男、4岁。患儿于1995年4月开始发热、咳嗽、咳痰,以“肺纵隔结核”给于抗结核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王剑春,曾抗,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1例王剑春,曾抗,单雨文,谭仲楷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邮政编码510515)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SNP)即系统性Weber一名Christi。...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作者介绍一种简单、有效且无显著副作用的方法治疗掌跖和腋部严重的特发性多汗症。只需一个简单的通电装置(用民用240伏50周的交流电)、可变电流变阻器和有0~20毫安标度...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2004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简称TEN),亦名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自1956年由Lyell等首先介绍以来,有关报告相继不断,从各方面进行了探讨。TEN的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2004
银屑病患者常出现血清尿酸增高,其原因尚无统一意见。为此,作者用一种检验装置测定197名银屑病患者和50名其他皮肤病患者(作对照)的血清尿酸浓度(对照组患者中没有痛风...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中国造船 年份:2004
本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22艘圆舭艇湿表面积系数,得出湿表面积系数预报方程式。在95%的情况下,计算所得系数和实际值相差在2.84%范围内。另外,还将87艘国舭艇模的剩余阻力系...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船舶 年份:2006
文章简要介绍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并介绍吊舱式电力推进和常规推进的双反桨组合(CRP Azipod)的一些模型试验情况和世界上最先应用双反桨组合的日本高速渡船的实船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7
综述了近年来来在银屑病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多形微卫星DNA标记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将与银屑病 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长壁远端。HLA位点对银屑病发病年龄有影响,但可......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1992
乳房外湿疹样癌(extramammary eczematoid carcinoma,EEC),亦称为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肛门生殖器部的皮肤恶性肿瘤。由...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锌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发现不少疾病存在低锌血症。目前,对其中与锌缺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肠病性肢端皮炎)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和相当的治疗经验,对其他一些可...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作者曾证明,为了判断豚鼠皮肤因刺激剂造成的炎症的轻重,皮肤厚度测定是一个十分精确的方法。刺激剂引起的皮肤厚度的增加能被皮质类固醇所抑制。后来,作者又曾用此法研究外...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许多人认为,氯林肯霉素(Clindamycin)是治疗痤疮很有希望的抗菌素,是四环素最好的替换药,尤适用于炎症重的患者。作者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剂量长期服用该药的安全性,选择60例严...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作者报告2例银屑病患者因同时服氨甲喋呤(MTX)和保泰松而发生药物中毒,临床上出现MTX过量的症状,据推测,可能是保泰松把MTX从血浆蛋白结合点取代出来,从而使游离的MTX浓度增...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9
本文介绍在胶原病的类固醇激素治疗中为减少副作用而采用的二种特殊给药方法。一、隔日疗法集中2天的药量,每隔日早晨1次投予。影响类固醇代谢作用的时间较短,但对疾病的有...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Dover在1971年曾报告用水杨酸磺胺吡啶(Salazopyrin)治疗硬皮病和同类疾病有效。起始口服剂量每日1~6克,维持剂量每日0.25~7克,疗程1~35个月。在经治的19例患者中,11例进行性全...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重庆医药 年份:1976
自身免疫(自身变态反应)病的概念,是在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建立。目前公认的自身免疫病有二、三十种,涉及各科范畴。全身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和天疱疮等水疱性皮肤病,过去被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是好发于女性的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累及多系统,表现异常复杂。病因未明,其发病与遗传、免疫和病毒感染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有关。本病可出现种种自...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所谓免疫抑制疗法,就是试图用一系列药物抑制机体有害的免疫反应。它始于Schwartz等(1958)的6—MP动物实验。临床上,1962年Dameshek等首先报告用6—MP和硫代鸟嘌呤治疗自身...
[期刊论文] 作者:谭仲楷,,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简称MCTD)由Sharp(1972)命名,他介绍的一组病例具有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红斑狼疮等病的混合表现,均显示斑点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