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文天心,陈宝林,孙伟民,, 来源:新闻传播 年份:2004
一篇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不但反映了一级党委政府的声音,而且代表着这个媒体,因此,评论员也要注意“三贴近”。一个合格的评论员,不光要加强理论修养,也需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贴近实际...
[期刊论文] 作者:李蕾,, 来源:新闻与写作 年份:2010
唐怡: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员组制片人,负责央视评论员队伍的管理维护和评论选题策划、实施。去年7月27日,央视评论员队伍正式亮相。从最初的关注评论员形态在央视新闻...
[期刊论文] 作者:刘高阳,,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0
评论员的职责在于针对某些事件发表评论,其修养养成和好坏,直接影响着评论作品的好坏.本文就从评论员修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评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期刊论文] 作者:杨阳,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2011
地方党报的评论员每每要撰写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积极引领舆论先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社论、评论员文章似乎属于各种新闻文体中的“重型武器”,媒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民,,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9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米博华,,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0
围绕评论员文章是否署名有过讨论。主张署名的认为,记者可以以其作品名世,评论员不应默默无闻,应当尊重评论撰写者的劳动。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主张不署名的认为,评...
[期刊论文] 作者:邬心云, 来源:声屏世界 年份:2005
2003年开播的第一次引入了'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本台评论员'由央视的记者、主持人白岩松担任,'特约评论员'则由其他媒体...
[期刊论文] 作者:应吉庆,,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2013
电视新闻评论员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各级电视台,但能够形成电视新闻评论员品牌的并不多见,因而削弱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影响力。构成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品牌要素主要有:精辟...
[期刊论文] 作者:华进,, 来源:现代视听 年份:2012
文章通过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队伍三年内变化趋势的分析,为新形式下广播媒体新闻评论员的培养提出建议:提高评论员的'即时评论力';培养记者型评论员;培养本媒体专属...
[期刊论文] 作者:米博华,,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2007
党报评论主要是指: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及编者按、专栏评论。就权威性而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居于前位。社论最重要,往往直接传达中央声音;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包东喜,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9
媒体评论员为何“成名难”,原因在于评论员队伍结构不均衡,缺乏符合评论员成名成家的激励机制,业务操作层面缺乏应有的自主空间等。因此,要遵循评论员成名的规律,既要创造让评论员...
[期刊论文] 作者:孙秀岭,,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7
评论员永远在爬坡”是一位老评论员说的,也是我干了五年多党报评论最大的感受。刚干评论时,分管总编说“评论很难”。当时,我并没在意这话,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没难过,评论能有多难...
[期刊论文] 作者:曹林,,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6
有人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凤,人人都是评论员,不再需要职业评论员了。这种看法是肤浅的,职业评论员是不可替代的。你有自媒体,能写评论,甚至篇篇阅读量10万+,成为网红级写手,但你...
[期刊论文] 作者:焦延峰,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2004
作为一个体育评论员他应该是先天聪颖、后天充盈的。在《五环夜话》节目中有人曾讲过,我们很多的体育评论员都是幸运儿,因为在全国那么多人当中有200人左右拿了这个话筒,确...
[期刊论文] 作者:史义军, 来源:湘潮 年份:2005
提到“特约评论员”,人们往往会想到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文章,署名即是“特约评论员”。那么,“特约评论员”是从何而来的呢?...沈宝祥曾是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的成员,在胡耀邦的指导下参与真理标准的讨论,亲身经历了“特约评论员”署名出炉的全过程,他详细介绍了“特约评论员”署...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年份:2007
日前,江西省58所普通公办高校和10所民办高校建立了一支网上评论员队伍。全省高校网上评论员人数达300多人,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每年将加强对全省高校网上评论员队伍的...
[期刊论文] 作者:沈宝祥,,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2
《人民日报》评论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以及时评等,但1977年出现一个新称谓,即“特约评论员”。胡耀邦办杂志1977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正式恢复中央党校。党中...
[期刊论文] 作者:米博华,,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0
评论员是个辛苦的工作岗位。人们踏着阳光走进办公室或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但对评论员来说,不大可能坐进办公室才“开始”——文思泉涌。评论员有上班的意识没有下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素敏,, 来源:中国广播 年份:2010
广播新闻媒体建立一支评论员队伍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构建评论员队伍的必要性、选择方法和管理方式着手,结合实例,呼呈地方广播媒体重视评论员队伍建设,从而在新媒体竞争中争取更...
[期刊论文] 作者:吴光祥, 来源:金陵瞭望 年份:2008
上世纪70年代末.新闻界在转载《理论动态》某些文章时,往往使用“特约评论员”的署名。“特约评论员”这个闪烁着智慧的署名.成为当时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名称。...
相关搜索: